第(2/3)页 “师门有训:当影欲代形,勿斩其影,先问己心是否已愿退场。”周工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带着岁月的厚重感,“那个东西的力量,源于你自身的动摇。你若有一丝一毫想要放手的念头,它就能借力成真,彻底占据你的躯壳。” 沈默沉默地看着那张符纸,良久,他拿起它,毫不犹豫地贴在了自己左胸,心脏的位置。 他闭上眼睛,将全部感知沉浸下去。 刹那间,无数个声音在他耳边炸开,那些声音温柔、体贴,充满了诱惑。 “你可以休息了……” “这一切太苦了,交给我来继续……” “你真的太累了,睡一觉吧,睡一觉就好了……” 这些话语像最溫柔的摇篮曲,精准地击中了他内心最柔软、最疲惫的角落。 他几乎就要动容,那紧绷了数月的神经差一点就要彻底松懈下来。 就在意识即将沉沦的最后一刻,他猛地一咬舌尖,剧烈的刺痛与满口的血腥味瞬间将他从那溫柔的陷阱中拽了出来。 清醒过来的沈默,眼中再无一丝犹豫。 两天后,一场由阿彩精心策划的“认知反噬”实验在全市范围内悄然展开。 城市的大街小巷,电线杆与公告栏上,都贴上了一份寻人启事。 照片用的是沈默的证件照,但上面的名字却赫然写着“张默”,职业是“城南中学化学教师”,失踪原因则是“因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于日前离家出走”。 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上开始流传“市局法医沈医生疑似精神崩溃”的谣言,甚至附上了一张伪造得足以乱真的精神疾病诊断病历截图。 舆论开始发酵,而团队的所有人都在等待。 他们赌的,是那个“完美理性”的投影,绝不可能容忍自己被定义为一个“失败者”。 果然,第三天凌晨的监控录像中,一个与沈默一模一样的人影出现在了一张寻人启事前。 它静静地站了很久,然后突然伸出手,动作狂暴地将那张印着“张默”的海报撕得粉碎。 那动作里,充满了被羞辱的愤怒与不甘——一个中学教师? 精神压力过大? 这简直是对它“完美”形象的最大侮辱。 实验成功了,它有情绪,有弱点。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地下通道的墙壁上,出现了新的字迹。 小舟作为团队里感知最敏锐的人,冒险上前触摸。 他的指尖刚刚触及那冰冷的墙面,整个人便如同被抽空了所有力气,猛地跪倒在地。 他脸色惨白,无法说话,只能用双手在空中疯狂地比划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