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慎说道:“那些人明面上打着锦衣卫的旗号,背后是什么势力大约也能猜得出来,目的不外乎三个。” “第一方势力大概是皇太后张氏和寿宁侯府,弘治十七年闹出了郑旺案,说太子不是张皇后亲生,乃是郑旺之女——乾清宫的一个宫女所生。弘治十七年底,弘治帝亲自身审讯了此案,杀了一些相关人员,却只是囚禁了案主郑旺,最后还把他放了。正德二年,郑旺又出来喊冤,说自己是皇上的亲外公,最后被宫里下旨砍了头。 若皇上不是张氏的亲生骨肉,母子离心在所难免。皇上搬离皇宫、住到豹房就解释得通,皇上不碰皇后夏氏也就说得通了!夏皇后的妹妹可是嫁给了寿宁侯世子。” 秦柳想了半天才捋通:“你的意思是,皇上不是张太后的亲生骨肉?” 杨慎点头:“很有可能是这样。弘治帝的祖母太皇太后周氏死在了弘治十七年三月,当年五月,就闹出了周氏弟弟庆云侯周寿家,与寿宁侯张鹤龄家,因为争夺田地奴仆打架斗殴的丑闻。弘治帝拉偏架帮了大舅子张家,结果很快就闹出了郑旺案。 弘治帝由太皇太后周氏抚养长大,对周氏言听计从,张皇后正位东宫却多年无所出,郑旺之女或许就是周氏的手笔。” 秦柳被绕得脑仁都疼了起来。连忙拉回了话题:“那皇太后张氏,和二郎又有什么关系?” 杨慎又像看傻子一样看她:“皇上年纪大了不容易控制,若换上个刚几岁的孩子当皇帝,岂不是更容易把持朝局?张太后或许就打的这个算盘!” “没有文官的支持,改天换日行得通吗?” “这恐怕就是当初为何非逼走刘阁老和谢阁老的原因了。如今的内阁首辅李东阳的夫人是成国公之女,与皇室关系亲厚,或许早就倒向了张太后。” 杨慎顿了顿又道:“我与李东阳阁老虽有师生之谊,可我父亲是你祖父推荐到东宫任职的,我们杨家早就打上了刘健一党的烙印。可怜皇上当年手段稚嫩,一下子少了两位股肱重臣,不得不扶持刘瑾出来与李东阳和太后一党对抗。” 秦柳心中一动:“这么说,你同情皇上?” 杨慎摇头:“我与皇上也曾有过几年君子之交,他虽性子跳脱喜好玩乐,却不是坏人,很是聪慧通透。只是被娇宠着长大,行事有些张扬。” 秦柳默了默,又拉回了话题:“你说的另外两个势力,又是什么?” 杨慎道:“第二个势力,便是庆云侯周寿一家。他们受张家打压,在宫中的势力还未完全被灭,扶持小皇子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也很有可能。不过他们如今势力较弱,可能性反而最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