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情敌-《国民老公的一亿宝妻》


    第(2/3)页

    顾暖和大白小两口饿的要死,看见有得吃的,根本管不到是什么。

    老太太好像不饿,好奇地看着他们的饿死鬼吃相,问:“你们好像几天没有吃饭了,从哪里来的?”

    见这两人穿的也不差,不像没钱的人,怎么,是怎么流浪到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落魄

    

    着店的落魄地方?

    “不瞒奶奶,我和我太太私奔来着。”大白张口就说。

    顾暖斜瞄他那张嘴:你这是巴不得向全世界宣布自己私奔吗?

    看他这样子还真有这个打算似的。

    听见私奔二字,老太太早惊讶到嘴巴合不拢,说:“你们私奔?现在还有私奔的吗?”

    现在都什么社会了,恋爱自由,婚姻自由,自由到什么程度呢,上一秒结婚,下一秒都可以离婚。

    要真解释,说出来都能成为社会头条新闻。顾暖不知道从何说起,大白狗咂巴咂巴嘴,一张毒舌倒也是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老太太看他们不说话,是个聪明人,那肯定是猜到了些什么。

    吃完午饭,顾暖他们必须考虑接下来几天的吃饭和睡觉问题。

    顾暖摸了下自己裤袋里的钱包,自己不习惯带银行卡出门,里头的现金在路上从来不敢带多,因为女人害怕被抢,几百块最多。

    几百块,在这边能维持几天的伙食和住宿费?

    老太太告诉他们:“从这个村过去,有个度假区,那里有酒店,一晚上房费大概一千吧。”

    现在都要论到当乞丐的份了,根本不能考虑这种奢侈品消费。

    顾暖问:“最便宜的房子在哪里租?”

    “这个村子啊。”老太太根本不假思索,“市区的房子贵,这是不用说的,距海对面的岛上的人,都到这边买房子了,通海隧道都快建成了,这边房子飞涨。郊区的房子都一片火红。只有我们这村,落后,没有人想到我们这里租房子。这里离市区还是比较远的,没有交通,你们都知道的。”

    想到上午把他们抛弃了的几个小时一班的公车,哭的心都有了,更别说那些每天要准备上班的人士,这种交通根本靠不住。

    话说,这附近的房地产,按照老人的话,都发展到红红火火的了,为什么单独这个村,没有被惠及呢?

    “城里人都当农村人是傻的吗?”老太太牙齿齐全,笑起来健康极了,有些尖牙利嘴地说,“现在土地那么贵,以前,周边卖地的人都后悔了。就我们村没有卖,现在一天一个价,村里人都不急,只等涨到天价去。”

    顾暖和萧夜白听着都无语了。

    对他们这些专业的投资家来说,怎么可能涨成天价。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有个瓶颈,再涨上去的地,没有利润可赚了的话,根本不会有人投资的。

    当然,对那些只想着卖地脱贫的农民来说,地肯定是越高价越好,毕竟卖出去之后,真别想讨回来了。

    顾暖轻咳一声,像是漫不经心地问老太太:“奶奶,还不知道怎么称呼你?”

    “哦,我姓周。你们叫我周奶奶,周姐都行。”很显然,老人家不认为自己老了。

    “你一个人住吗?”

    “是。我孤寡,没有结婚的,没有子女的。”

    “整个村都姓周吗?”

    “不,大部分人姓杨。”

    顾暖看了眼旁边的大白狗。

    小朋友无比地委屈,冲她努努嘴。

    “奶奶,我们现在没有什么钱,可以这几天住你这里吗?你算我们房租便宜点,行吗?”顾暖说。

    周奶奶是个精打细算的,问:“你打算给我多少钱?”

    完全忘记了之前他们两个刚帮了她一把拎东西。

    顾暖说:“在这里住一个星期,我们身上现在总共只有五百块钱。希望奶奶能看在之前我们帮过奶奶的份上,包我们吃住一星期。”

    周奶奶明显不太乐意,说:“村里好点的房子,现在租给外面,都能三千块一个月了,不包吃的呢。而且,挑房客,来路不明的,没有身份证的,不知道是来干什么的,都不给租。村里民风朴实,不想把外面不好的事带到村里来。”

    “奶奶,我们都知道的。”顾暖笑一笑,“你看我们是来路不明像是会干坏事的坏人吗?”

    大白的眸子里突然骨碌碌转,看着老婆说像不像干坏事的坏人那话时,眸光里一闪。

    他们俩算不算坏人呢?

    周奶奶看他们俩,气质好,好像很有知识文化的样子,又听他们是私奔的,因此说:“这样好了,我给你们住一个星期,让你们好好冷静冷静,想清楚了,有什么话不能和家里人说清楚的呢?一个星期后,回家好好和你们家里人谈。”

    眼看老人家答应了,两个人随之跟着老太太上了二楼,看看他们要住的客房。

    由于老人家一个人住,屋里有几间房可以给他们挑。顾暖他们就此,挑了那间面对海的,有一面窗户可以看见海的房间。

    给了老太太五百块之后,顾暖口袋里仅余一百多块钱了,这点钱,买几件夏天欢喜的衣服,和牙刷毛巾是可以的。村里的消费应该不高。

    这样想,顾暖准备下楼去采购了。

    大白狗却突然往房间里的大床上一躺,一个人巨大的体积,几乎占据了老太太客房里狭窄的小床,呼哧呼哧,是吹起了泡泡。

    小朋友吃完午饭要睡午觉。

    顾暖是没有想到,这男人身为一个纨绔,居然作息时间都比小学生要好的多。

    让他睡吧。知道他昨晚没有睡好。昨晚他们住的旅馆,床的面积也很小,他都差点睡到地板上去了。

    顾暖给他拉了下被子头,轻手

    

    子头,轻手轻脚地离开了房间。

    周奶奶这时不知道上哪儿去了,明显不在屋里。顾暖找不到房东问小卖店的地方,只好自己一个人走出去在村子里找。

    村子说大不大,但确实是人生地不熟,顾暖根本不敢走到村子外围的地方去,只在村里人多的地方悠转,感觉这村,巷道错综复杂的,老巷子,土砌的,不是本地人,走起来像迷宫。

    走过去,看到几家商铺连在一起,卖文具的,卖日用品的。顾暖走过去稍微问了下,价格还可以,不是很贵,但是,商品的质量肯定是不敢恭维的了,就那种地摊货。大白狗肯定嫌弃的那种。

    总归,总得买两件衣服换洗,顾暖挑了两套男女运动衣裤。讨价还价之后,用掉了一百块,接着,再买牙刷毛巾,牙膏准备去蹭周奶奶的。

    想到家里小朋友看到这些东西恐怕会嫌弃,顾暖最终给大白狗买了颗薄荷糖。

    边买东西,边听着村里人打牙祭。

    几家商铺刚好是围着村里一块空地开的,那些没有农活的村里人,习惯夏天在大树下乘凉,搬几张凳子和摆一张桌子,搓起麻将一天一夜。

    另外一些老人妇女则带着小孩子,拿着蒲扇,坐在树下,看人家打麻将和小孩子玩耍。这时候,村里什么爆炸性的消息,都逃不过这里人的嘴巴。

    顾暖的耳朵勉强听着这些嘈嘈杂杂的声音,听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好在,有些人无聊的时候,会跑到商铺的老板这儿和老板聊天,因此,令她听到了不少东西。

    “村长又说要开村委会,卖地。”

    “卖得成吗?”

    “肯定卖不成。村里的老人不依。说卖了子孙后代都没有地了,怎么成?”

    “我们村的老人,是比其他附近村里的老人顽固,死活不卖。其实,我看周边那些卖掉地的,过的也好好的。说是,收益是长久的,不是一次性卖了那种。”

    “反正说来说去,我们家的公公,是绝对不赞成卖地的。他总觉得,卖掉他种菜的那亩地,等于是割他的肉,不如让他去死。”

    “可你们不卖地吧。你们家怎么盖新房?怎么住新房?人家卖了地的,都自己当老板了,家里存款上千万,一下子跻身为千万富豪。你们想清楚了。”

    卖不卖地,村里的老人和年轻人的沟壑,集中在这里可以爆发了。现在的年轻人,只要自己过得好,根本不像那年代的老人,想着什么留给子孙后代。子孙后代到将来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的年代,这会儿考虑根本不实际。

    可老人家总不这样想的,总觉得手里握着块地,到底是一块筹码,从长远下来看,都是一块最宝贝的财富,不会过时的。

    顾暖由此想到人类的发展历史,有人曾经形象地称现在国内的房地产发展,犹如英国时代那会儿的圈地运动。

    谁拿到地,谁就是王。

    “这次是谁来买我们村的地?”

    几个村里的妇人继续聊着。

    “这次可不一样了,听说来头挺大的,是什么大集团。”

    “吹嘘的吧。大集团,之前不也说好几个大集团都看中我们村的地想投资,洋人都有,但是,有个屁用,谁不卖就不卖,谁都拿我们村里的那帮老头子没有办法。”

    顾暖听到这儿,心里不禁起了个疑问。怎么,这个村,莫非就比其它村牛多了,说不卖就能不卖?要真是能的话,国内不会发生那么多臭名远扬的强拆事件了。

    确实如此,想想吧,这个村的地理位置,貌似那条沿海的公路本该穿过这个村的中间修筑下来的,结果硬是绕过这个村,让直通城里的交通变成了远路。

    没有一点后台,真办不到这事,因为修路是国道,有明文法律,在国法面前,在国家利益面前,私人那点利益必须靠边站。明文规定了多少补偿款都好,你私人都得把地拿出来。毕竟在这个国家土地是全民所有制,没有所谓私人能占有一说。

    这些作为读金融,现在又在地产公司工作的顾暖心里,对于这些明文法律规条都是非常清楚的。

    只听这个疑惑还未解,有个村妇吹出一声:“这回真的不一样,不信你们瞧着,恐怕这回真要把地卖出去了,容不得我们村里那些老头子再拖延――”

    话说到这儿,这个貌似偏僻的不起眼的小村庄,似乎突然有了不同寻常的动静。

    有小孩跑着过来,一路跑一路喊,像卖报的孩童一样大声嚷着,表情十分激动:“来了,来了辆车――”

    车?不就辆车吗?村里一些暴富的,开的车听说也有奔驰宝马的,在现在这些村里人看来,一点都不稀奇了。

    大人们听着小孩子喊的话不以为然,说:“什么车?”

    “从没有见过的,这么长,好像火车一样――”报信的小孩,以无比夸张的动作,两只手臂伸长着比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