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防空雷达-《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2/3)页

    不过对“经营”二字说得很重,让刘司令冒出一头冷汗。

    看来此次南京之行,果然是一场风险赌博,难道要与老蒋从此决裂,好在此等想法,也只是一闪而过,某人也知道大局为重,不宜当场翻脸。

    刘少将有些讪笑的回答,“其实学生也有些小心思”。

    “学生现在无德无能,一旦被校长荐拔为副官,有些拔苗助长的感觉,学生,若能在战场上多立些战功,这样一来其他的同僚,也就没有什么闲话了”。

    老蒋是大上海的青洪帮出身,一辈子什么场面没见过,刘亦诚那点小伎俩岂能骗过他。

    他有些半真半假的生气了,“娘希匹,我说你行你就行,其他的无聊闲人,自有我去处理,谁敢背地里说东说西,我亲自找他们说话,只要你我没有私心,谁又敢说东道西”。

    面对霸气外泄的委座,刘司令只好认了。

    某人即刻当上了老蒋的副官,还兼任侍从室副主任,换在古代就是乾清宫内侍卫大臣。

    一旦外出就是钦差大臣,任他一方诸侯,或是总督巡抚之流,一见面就得矮半级,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轻易让他外出的,这才是他不想当这个副官的真正原因。

    不过刘少将一辈子,就是个当副官的命。

    看见这厮答应了,老蒋就不再为难他,而回到空指中心的正事上,此时天色已经逐渐大亮,委座对于大投影上的动态数据,却颇有些疑虑。

    刘副官通过无线电台,命令杭州的21飞行中队派出侦察机,沿杭州湾向东海海面搜索,再沿着海岸线绕行,顺着长江返回南京机场。

    大约十多分钟后,各处雷达站纷纷发来数据。

    这些数据即刻被汇聚在了投影的大屏幕上,只见很快出现一个亮点,正是杭州起飞的侦察机,不但飞行过程历历在目,就连飞机的种类和飞行时速,以及沿途的风速和海情,都一一的标识了出来,简直神乎其神。

    竟有这么神奇,老蒋等人还有些不信。

    空指中心立马通过无线电台,与侦察机的飞行员谈话,主要核对这厮的飞机种类、飞行高度、飞行时速,以及所在位置和沿途情况等等,不料所通报的结果,与屏幕上的标识数字,竟然一丝不差,直让在场的所有将校目瞪口呆。

    如此一来还了得,整个天空相当于单方透明了。

    单方透明,好不好呢?

    当然是非常的好,这样一来,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我方的掌控之下。

    我军就可以专门针对敌军的弱点或盲点,进行精确而有效的打击,甚至能以零伤亡,达到以弱胜强的效果,正是现代军队梦寐以求的战术效果。

    古往今来,随着军队规模越来越大,各级指挥官对下属军队的掌控度,却越来越弱。

    因此许多将军们做梦都希望,能精确的控制到每个连、每个排、每个班,甚至每个士兵,这样他们可以及时调整战略战术,精准的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而且随着现代机枪与大炮的出现,战场中的人数往往越是密集,就意味着死得越多,一颗50公斤的152毫米炮弹,足以覆盖大半个足球场,若遇见了犯傻的“密集化方阵”,就恐怖到了极点,几百人瞬间变成了炮灰。

    尤其出现凡尔登、索姆河这种大型战役时,所发射的炮弹动辄几十万枚,即使一枚炮弹直炸死几十人,也足以杀死一千万人。

    因此进入近现代后,在战场的各类部队,都得尽量注意分散与隐蔽,以减少被敌方炮兵的杀伤,比如林副主席的“三三制”与“分散的战术原则”,就是该思想的最佳体现。

    然而,分散化与隐蔽化,并不全是福音。

    后果就是远离第一线的将军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各个师、团、营、连,究竟在哪里,究竟在干什么。

    长官们往往在地图上一划,就命令某某部占领某个战略点。

    部下有时也很不理解,为什么要占领某个阵地,分明没有任何意义,为什么要死那么多的人,甚至因此白白的浪费了围歼敌军,或及时战略转移的大好时机,难道将军们都是猪么?

    事实并非如此,沟通滞后才是最大的原罪。

    后来许多部队都注意到了这个结症,却又无法可施,因此出现了很多将军级指挥官,不得不亲自去营连级部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