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川军将校-《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3/3)页
刘郧也很想直接去攀枝花,但是有一个问题,在1934年的时空,那里还是一片荒郊野岭,要到60年代之后,成昆铁路开通之后,才迎来炼钢的大潮,而且是几经周折,才有雨后的彩虹。
刘郧终于想好了,还是从川西县开始算了,初期的重点在于保密,以后一旦四川铁路网修好了,哪里还愁铁矿资源不够用,尤其攀枝花的钛钒复合铁矿,正好用来造飞机、坦克和大炮。
不过,涪城也不能放过,最好先在那里打个眼,正好分出一部分炼钢设备,暂时放在那里,如果刘湘手上有人能用,就正好先预热预热,等他们搞得差不多的时候,涪城到川西县的铁路,应该也差不多快修通了,到那个时侯,哼哼,还不都是自己的盘中餐。
刘郧于是一脸难色,很犹豫的对刘湘说,“刘主席,不是卑职矫情,任何兵工厂,都建立在钢铁厂之上,不知我们四川,有几家钢铁厂,年产量有多少吨,其中特殊钢材又是多少吨”。
“钢铁厂,产量”,如同一瓢冷水浇在头上,一时川军将校的热情大减,这些人天天自称是厮杀汉,可不是真的粗人,就连有傻儿之称的樊哈儿将军,也读过几年私塾,哪里不知道兵工厂,与钢铁厂的关系,更要命的是,1934年的四川,一年还真产不出几吨熟铁,听刘郧的口气,兵工厂要用的,还是什么特殊钢材。
刘湘可是雄才大略,早有自己修建钢铁厂的准备,想到刘郧不是外人,也就没怎么避讳,将四川川军的家底暴了一下,嗯,钢铁厂目前还没有一家,炼铁的小作坊倒是不少,每年能产一百多万斤铁料,“特殊钢材”是干什么的,没听说过,莫非是造轮船的钢材。
刘郧也真的被雷到了,四川老刘家说起来牛叉,是全国知名的大军阀,没想到偌大的四川,钢铁产量竟然还是按斤算,不知道的,以为是黄金白银的产量,一百多万斤,听上去是不少,要知道一公斤等于两斤,一吨有二千斤,就算刘湘打了埋伏,全川钢铁产量算二百万斤好了,也不过一千吨,这还仅仅是熟铁而已,离钢材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个基础上搞兵工厂,还真是需要勇气。
刘湘看到刘郧的傻样,哪里不知道残酷的事实,已经狠狠的打击了这个年轻人,于是连忙不耻下问,向刘博士请教道,“亦诚,我川军上下,也想兴建一个大型的钢铁厂,不知有何高见”。
见四川王刘湘亲自提问,刘郧一个激灵,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反而自我安慰的说,“这个好办,小侄此次从法兰西,收购了一套炼钢设备,嗯,设备还算充裕,我可以调拨一部分,先在涪城,成立涪城钢铁厂,至于产量,每年大概能产一万吨”。
“一万吨”,刘湘与一干川军将校,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那是多少,模范师长李家钰将军第一个算完,立即报出换算的结果,“二千万斤”,那就是目前全川钢铁产量的十倍左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