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有大儒御今之有-《剑下桃花春》


    第(2/3)页

    这天下有三教分流,道门里自然是那一向不曾露面的太华山为首,当然了,太华山淡泊地久了,这凡世里的道门还是要以那上京天师府马首是瞻的;至于佛门,虽说有着那北疆那边儿的两愿寺天下无双,可这两愿寺比起这太华山也是强不了多少,常年安稳在那北疆之地,从来不曾理会这些个凡俗的事情,这凡俗里的佛门自然也是要听着那上京经国寺的号令了。

    说过了佛门与道门,这天下三教便也只剩下了儒家了,虽说有着一位当世儒圣,可这儒圣门下除却了那徐生这位当世小儒圣之外,便也是只剩下了当今圣上这一位弟子了,也不是因为别的,只是这位当世儒圣实在没那传道授业的心思。可这天底下的读书人总要有个读书的好去处不是,这岳麓书院便也是成了那些个天下儒生的圣地。

    这岳麓书院自那大齐开国之后便已经是存在了那上京城里,只是那时候,这南北士子之间的差距也是大得很,那北边许是风水差了一些,实在出不了那些个风流才子什么的。可自这大齐一统天下之后,虽说这北边的笔墨比起这江南水乡之地还是差了一些,上京城却也是成了皇城根儿,天底下的那些个儒生士子的谁还不曾想着能入朝为官,便也是这般缘由,这上京城里的儒生自然也是多了起来,而这城里的岳麓书院也是在不知不觉间成了这些个天下士子的圣地。

    若说是论起那所谓的文采来,这北边儿的士子比起那江南那边儿还是要逊色几分的,可这朝廷科举考的又不仅仅是那些个诗词歌赋的,若是真只考这个,那些个青楼歌坊里便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风流词人了。

    这科举一事,历朝历代尽不相同,这大齐不曾有那么多的道道儿,只是考试三门,除却那诗词歌赋之外,还有经义,策论两门。而这岳麓书院里,每日的讲学便也是这经义与策论。

    除却这经义与策论之外,这岳麓书院能够成为这天下儒生只心所向往的圣地,自然也不仅仅是只有这一个原因的。还有一个原因那也是不得不说的。虽说有着那当世儒圣刘文镜珠玉在前,可这天底下的儒生何其多,况天地无私,又怎会垂青一人,这岳麓书院当今院长王御今也非愚笨福薄之人,论起年岁,比那刘文镜也大不了几岁,满腹的学问,虽说比不得那当世儒圣,却也是独树一帜,文坛泰斗!而这朝中的那些个文官,十之八九也都是那岳麓书院的弟子,论起辈分来,尽是那王御今的门生。

    要说天底下最快的便也是这消息一事了,好事不说,这坏事儿自然也是生出了翅膀一般,这风一吹便也是能飘摇数千里的。这扬城里这几日生出的事情自然也算是坏事儿了,再怎么说,这柳轻舟那也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他家里生出了此等事情,百姓自然也是没法高兴起来的。

    这不,没两天儿的功夫儿,这件事也是飘过了云江天堑,来到了这上京皇城;迈过了那宽大厚实的宫门,摆在了咱这位大齐威烈皇帝的案几之上。看着眼前的这份奏折,这姜烈也是实在高兴不起来,原以为这柳轻舟是这朝中最让自己放心的一个,怎会想到,风评想来好的出奇的扬城知府的府上竟然生出了此等事情!面上也是看不出什么表情,仅仅只是那两簇厚实的眉毛皱起,不怒自威。良久,这姜烈也是抬头,看着下方的那人,开口说道:“怎么,这就是你的那位好学生干出的事情?”

    再看下方,也不曾有着那些个百官,只是有着一人,也不曾着那官服,只是一袭玄杉,须发尽白,模样与先前那位天师府当代天师也是有着七八分的相似,看样子也是又七八十岁的年纪了。这人便是那岳麓书院院长王御今了,说来还是那王执古同胞兄弟。这王御今听见了那姜烈的言语,便也是抬头,目光也是不曾掩饰,直视着上方的姜烈开口说道:“此事只怕还是有着几位皇子的手笔。”

    “哼,是那柳轻舟对他那独子少了管教,这才让他做出此等的恶事,怎会怨在朕那几位皇儿的身上?”姜烈冷哼。

    “究竟如何,还是要凭着陛下圣断的。”

    “圣断?这朝廷里的事情又怎么会是朕自己一人说了算的?还不是要靠着你的那几位学生?此番让你过来,也是像问问你对此事是怎么看的,不曾想,你竟将此事都推到了朕的那几位皇子身上了!”姜烈开口,只是言语间却也是满是揶揄!

    听着这当今陛下的揶揄,这王御今自然也不曾有些什么火气,只是那双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里也是猛然变得清澈了些许,看着那姜烈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陛下身为九五,这些个事情有何必遮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