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横竖这份子钱都不是自己的,待会儿婆婆可是要来查帐,通通收入她囊中的,是以她对里头究竟有多少钱,并不十分在意。 不过这其中若少了一个子儿,她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是以待会儿等池月离开,她再数数里头的银钱,没的帐目不对自讨苦吃。 不过掂量着这荷包,想来池月给的份子钱不少,比跟他们最亲的崔衡这边的亲戚,给的都要多,且多出了一半去。 “月儿妹妹真是大方。”贾氏含笑道。 池月云淡风轻地道:“我对这小丫头喜欢得紧呢,胖嘟嘟的真可爱。等你出了月子,多给她买两件衣裳穿,也给自己好好补补身子,你看你瘦得跟什么似的,见了叫人心疼呢。” 虽说这银钱到底会被婆婆拿去自个儿享乐,贾氏看来要辜负了池月的美意了。但池月的话却如暖流在贾氏的胸口流淌,眼看着便冲毁了她那坚固如龟壳的防线。 这样体贴的话,在被冷落多时的贾氏心里,无疑是雪中送炭。 “月儿妹妹,我有几句话想对你说。”停顿半晌,贾氏蓦地启口。 “什么话?你但说无妨。”池月不以为意地道。 贾氏欲言又止,似在犹豫什么,又似在凝聚着一丝丝勇气,努力叫自己说出口来。 “月儿妹妹,适才我婆婆说,我家因为猪瘟盛行,死了五头老母猪,还有一群小崽子,其实……” “池月,看姑给你带什么来了?”随着门“吱嘎”一声打开,池雪梅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贾氏猛然一震,当即停住话头,慌忙照看孩子去了。 池雪梅压根儿没注意到她,她笑着将一张纸条递给池月,“你姑父知你想叫他写借条,二话没说便写了,且签了字画了押,你看看还行不?” 池月接过来,但见上面写着:彦帝十年七月二十,崔耿借池月二十两银子,一年期限,务必还清。” 池月眉心微皱,出其不意地,将借条还给池雪梅,面色微冷,“姑,姑父也算是个读过几年学堂的文化人,在外面混了这么多年岁,做了这么久的生意,也必定是见过写过借条的,怎的这其间还犯如此大的错处?” 池雪梅纳闷得很,将那借条横着念又竖着念,反反复复地读了几遍,都读不出什么错别字来,只好奇怪地问:“池月,虽说我识得的字不多,可这几个字我还是识得的,我看这上头也没啥错处呀?该不会是你看走眼了吧?” 池月见池雪梅果真一副迷惘不解的样子,心道他们兴许是无意中犯了这过错,面上也就温和了些,“姑,我不是说这其中有错字,而是说这言语上有些说不通,没的叫人误会了去。‘崔耿借池月二十两银子’,究竟是姑父向我借呢,还是借给我二十两呢?这话总得说清楚些,到时候拿着去给旁人看,好叫旁人也能给公正地做个评断,您说是不是?” 池雪梅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嗔怪道:“这个粗心大意的,白认了那么多字,写个借条也犯这么大的错,没的要再费神写一遍。” 虽觉池月有些小题大作,池雪梅却也不敢对她直言置喙,不过言语中带着那么一股子不甚明显的怪责,只盼着池月能听出来,好就此罢休,叫她不要再费这个力气跑一趟。 池月哪里听不出来?只是她定要一张写得清楚明白的借条,也免去了今后可能会有的后患。 是以,她默不作声,只等着池雪梅去拿一张新的借条回来。 池雪梅见势,只好重新跑腿去了。 这边,池月扭头又问贾氏,“嫂嫂,你适才要对我说什么来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