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赵桂芬的话,说得那叫一个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不少军嫂都开始对着苏晓晓指指点点。 “太过分了!怎么能跟自己娘这么说话!” “就是,你看她那冷冰冰的样子,哪有半点当女儿的样!” 就在刘嫂等人以为苏晓晓会低头认错的时候,一直站在苏晓晓身后的王嫂却突然站了出来。 “我说刘嫂!”王嫂的大嗓门瞬间就盖过了所有的议论声,“你在这儿咸吃萝卜淡操心什么呢?人家晓晓的家事,轮得到你来指手画脚吗?” “你!”刘嫂没想到王嫂会公然跟她唱反调,气得脸都绿了,“王翠花!你这是什么意思?我这是在主持公道!” “主持公道?”王嫂叉着腰,冷笑一声,“我呸!你那点小心思,谁不知道啊?你不就是嫉妒晓晓比你能干吗?现在抓着个机会,就想把晓晓往死里踩!我告诉你,没门!” “就是!”另一个跟着苏晓晓干的军嫂也站了出来,“我们跟晓晓这么久,她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最清楚!她连我们这些非亲非故的姐妹都愿意帮,怎么可能会是那种不孝顺的人?这里面,肯定有误会!” 赵雪琴也上前一步,温和而有力地说道:“各位姐妹,清官难断家务事。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谁都不知道。在没有搞清楚之前,就这么给人扣上一顶‘不孝’的帽子,是不是太武断了?” 王嫂、赵雪琴等人的公然力挺,让原本一边倒的舆论再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大院里的军嫂迅速地分化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一派,是以刘嫂为首的、坚信“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孝道派”。 她们认为,不管父母做了什么,苏晓晓作为女儿就不能这么对他们,这是原则问题。 另一派,则是以赵雪琴和王嫂为首的、和苏晓晓关系更近的“挺苏派”。 她们坚信苏晓晓的人品,认为这背后肯定有不为人知的隐情。 两派人马,就在苏晓晓家的车间门口,当场就吵了起来。 “你们就是被苏晓晓收买了!蛇鼠一窝!” “你们才是瞎起哄!被人当枪使了都不知道!” “她就是不孝!不孝的人,做的东西肯定也不干净!” “你胡说八道!晓晓做的东西,比谁家的都干净!” 一场关于“孝道”的伦理大辩论,演变成了一场关乎人品和利益的站队。 整个军区大院,因为苏晓晓的家事,形成了两派。 …… 这场风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晓晓牌”美食的生意。 从那天起,“孝道派”的军嫂们自发地开始抵制苏晓晓小组生产的所有产品。 她们不仅自己不买,还到处跟人说。 “哎,你可别买苏晓晓家的东西了,她连自己亲娘都不要,心都是黑的,做的东西能好吗?” “我跟你们说啊,我听人说了,她那个牛肉干用的都是不新鲜的肉!还有那个雪花酥,里面放的糖都是最便宜的工业糖!” 谣言像瘟疫一样迅速地扩散开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