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公孙瓒危已-《三国:御龙归字谣》


    第(2/3)页

    “公乃汉朝皇叔,故董承方坦诚相待,公何诈也!”

    刘备素来识人,见董承此状,知其确是坦诚相待,忙道:

    “国舅息怒,刘备此举实属无奈。”

    董承自是明白点了点头道:

    “实不相瞒,董承确有要事与皇叔相商。”

    说罢从怀中取出衣带诏,递给刘备,刘备接过一览,悲怆万分,泪若泉涌道:

    “国舅,奉命讨逆,刘备定尽犬马之劳!”

    董承遂取出义状,刘备但见已有六人赫然在上,也签上自己的官衔署名“左将军刘备”。

    董承道:

    “若聚十人,此事可成,待某再聚三人,共商除奸大计!”

    刘备拉住董承手道:

    “国舅切勿小心,缓缓施行。”

    自刘备署了义状,每日更加小心,再不理国事,只在自己园中管理菜园。却不知,此时的北方,自己的朋友却正处于刀光剑影之中。

    自签了议状,董承开始四处活动谋划反曹大计。但朝中俱是曹操党羽,董承进展极为缓慢。

    袁绍自鹊巢鸠占霸占了冀州,便以冀州为基本向北一路扩张,与公孙瓒在河北展开大战。

    初时公孙瓒凭借他的骑兵优势以及熟悉地形与袁绍在北方打的倒是难解难分,两军渐渐陷入焦灼状态。

    后来的数次交战中,公孙瓒便多有败绩。公孙瓒也知自己不敌袁绍,便筑城围圈,圈上建楼,称易京楼。

    此易京楼看似防守之所,实则是公孙瓒有了退怯之意,城内兵广粮多,公孙瓒只看争战形势,若可拒守便守上几时。

    袁绍早看破公孙瓒奸计,袁绍心中本就看不起公孙瓒,常道公孙瓒不识时务,便起了诛杀之心,欲使其魂飞魄散。

    公孙瓒其实也非如此不济,北方边境常有胡人入侵,守边官员多不能敌,边境百姓苦不堪言。但自公孙瓒去了北方,杀得胡人闻白马义从而丧胆,由此可见手段。

    袁绍本就征战多年,极善攻伐之道,手下更是能人无数,奇谋诡计,无不用其极。几战下来便摸透了公孙瓒的手段,公孙瓒哪还能敌?自是接连败仗,公孙瓒只好退守易京龟缩不出,易京城坚壁固,袁绍也自攻的疲乏。袁绍几次派人致书劝和请降,但公孙瓒深怕降了袁绍要落个魂飞魄散的下场,哪里肯降?

    袁绍无奈只好集中兵力,猛攻南界别营,南界别营不得不向公孙瓒求救。但公孙瓒兵马士气低迷,公孙瓒怕兵士不肯死战,因此拒不发兵。袁绍见有机会,哪肯放过,当下便向营中投放箭书,只要肯降,为将者官衔升一级,为兵者赏银三两。

    南界别营对公孙瓒不发救兵本就颇有微言,如今袁绍如此放宽政策动员,南界哪肯死战,便不战自降。公孙瓒无奈只好闭门不出紧守易京。公孙瓒虽这么想,但易京之内却有人坐不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