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 “我相信过多的劝说你早就已经听腻了。小希,虽然苏总和洛婳的绯闻确实是传出不少,不过,我还是想将一件事告诉你。不管你是不是早就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够作为参考,再好好考虑清楚。” 王蓉如此郑重其事,反倒是让陌希有些不知所措了些。 “王姐,你可别再劝我了,这几天我这耳朵都快被人说得长茧了。” 尤其是齐姗姗在得知她要离婚后反应巨大。 当然,齐姗姗反应大,不是因为劝她别离婚,而是一个劲教/唆她让苏衍止净身出户,这个条款那个条款说下来,她原本让江一盈拟定的离婚协议书在她的指点之下完全就成了一张废纸。 按照她的说法,必须得重新拟定。 所以,她算是被她给搅合得头疼了。 如今王蓉如果再这么劝下去,陌希当真是招架不住了。 她找来她是寻求帮忙的,其实她完全可以将这条独家给了任何一家媒体。 念及她帮过她,也念及他们的友谊,她还是找了她。 可别再往她耳朵里头一个劲灌输那些个有的没的了。 * “别那么一副烦躁样,我保证,绝对不会再劝你别离婚。” 看出她的心思,王蓉哭笑不得。 旁边两个小家伙倒是玩得愉快,岩岩的傲娇性子对一般人那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妮妮则是尽显小绅士风范。 陌希目光温柔地滑过两个小家伙,点了点头:“好,那王姐你说。” “你也知道我是吃这口饭的,洛婳头顶顶着《无名指的婚姻》高调回国,受到了许多媒体的青睐。想要拿到她一个独家,那是一个个都抢破了头一个个蹲点蹲的那叫一个心塞。不同于其他媒体,我当时想得比较长远,所以派了底下的娱/记出去,自己则亲自去盯洛婳成名前的动态。” “毕竟我的人脉资源有限,所以我委托了私家侦探。也便是在那时,我或多或少知晓了洛婳和苏总之间的关系。两人在她未成名前便认识,也便能够解释为什么她带着她的作品回国之后会和苏总传出绯闻了。” 王蓉说的这些,陌希又岂会陌生。 她有心想要打断她,不要再说下去了。 她多说一遍,无异于在她的伤口上再撒上一层盐。 可她也知晓,既然选择了离婚这条路,既然告诉自己长痛不如短痛,那么,她索性便让所有的伤痛都夹杂在一起。统统袭来,一股脑儿让她承受,省得她再分批次承受。 所以,她并没有打断王蓉的话,而是静静地听着。 当一个耐心的听众。 手中的那份离婚协议书被王蓉重新放回了抽屉里,她望着陌希,讲述着这个被她压下来的新闻。 “从调查所知,这些年来洛婳一直都在国外发展,从不曾回国。当时我就在想,如果她和苏总的绯闻是真的,两人之间真的有什么关系,那么,按理说不应该啊。怎么着也该有点互动,或者苏总暗中拉她一把……接下来调查到的一条消息,让我一方面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可也让我陷入了更深的不解。” 蹙眉,对于王蓉的描述,陌希不得不说,人家不愧是王牌记者。 不像别人说的时候那样平铺直叙,她非得这么一步步循循善诱着,让她产生了疑惑。 确实啊,她当年的离开,离开苏衍止,离开t城,离开中/国,是洛婳一手策划。 那么按理说等她离开之后,洛婳应该趁虚而入才对。 可奇怪的是,洛婳居然也在她之后离开了t城。 这完全便是不符合常理。 她之前并没有深/入思考过,如今一听王蓉分析,倒是好奇起来。 当年,在洛婳身上,难道发生了什么让她不得不放弃苏衍止的事情? 她做了那么多,好不容易把她给逼走了,居然没有利用这个机会让苏衍止接受她娶她,反而自己主动离开了t城离开了苏衍止? 心里头的疑惑凝聚,陌希百思不得其解。 可她,却也有她的定力,所以她并没有急着问,而是等待着王蓉的解答。 * 知晓陌希这是抹不开脸来询问,王蓉只是了然一笑,自顾自继续。 “原来,当年洛婳不得不离开t城,是苏总下的手。” 只此一句,犹如当头棒喝,陌希做不到什么醍醐灌顶,反而是让自己越来越迷糊起来。 苏衍止出手,逼迫洛婳不得不离开t城? 这怎么可能? 按苏衍止他自己说的,人家可是和他生死与共过,人家可是他亏欠的对象,他舍得将她从自己身边赶离? 没有她存在,他应该问心无愧地和人家在一起才对吧? 怎么可能会故意让她离开自己? “王姐,应该是你调查错了吧……” 难得的,陌希总算是抛弃了惜字如金的优良传统,主动打岔了。 王蓉深感欣慰:“查到那样的劲爆消息,我当时也是难以置信,所以又自己走访了一遍亲自进行确认。当年苏总也不知道是抽了什么风非得那样做,事情是交给一家‘疑难杂症事务所’办的,小规模的一个事务所,他当时只是交代只要让洛婳离开t城就行。不过这家疑难杂症事务所还真是当得起这个名,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一下子就办到了。” 说起这个,王蓉倒是有些惋惜。 她想着,能够让洛婳当年主动离开t城,这家事务所定然是掌握了洛婳的什么把柄。 威胁也好,把柄也罢,都只能说明它的名副其实。 明明她稍加贿/赂人家就贪财地告诉了她客户信息,可当她问到这个点上的时候,不管她出多少钱,人家就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回答。 所以,至今为止,她也只知道当年确实是苏衍止让洛婳离开,却不知那家事务所究竟用了什么法子。 王蓉说得如此详细具体,容不得陌希不信。 心里头五味杂陈,陌希不由地紧了紧手。 “还打着点滴呢,小心针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