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商定的拦截建虏的军队,就是秦良玉的白杆军,还有这次增援而来的车营。 秦良玉一听,立刻领命。 对于这个任务,应该算是危险性很高的任务,但是秦良玉并没有丝毫犹豫,当时一提出来,她就应下了的。 按照秦良玉的说法,说她在山海关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机会和建虏交战。这次有机会,就要替她兄弟报仇。 他指得是秦邦屏,当年参与浑河血战,大量杀伤建虏之后战死在这辽东。 此时,堵胤锡在吩咐完秦良玉之后,便又转头看向最外侧的一个将领道:“郑鸿逵?” 这个人就是郑芝龙的弟弟郑鸿逵,本来是被郑芝龙安排在江南采购衙门帮郑森的。这一次,押送海船到天津港,结果没想到,被留在了这里,要在北方执行运兵的任务。 不过对他来说,这却是好事! 本来的话,他是武进士出身,想要有个功名但是没这个机会。因为历史上的郑芝龙,在这个时候其实还是在闷声发大财中。 结果倒好,留在这北方之后,是由刘伟超提议,崇祯皇帝就给他加了个山海关海防游击的军职,统领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运输船队。 相对其他人来说,这个郑鸿逵在原本历史上的经历,倒也是让崇祯皇帝赞赏的。这个游击官职,自然就不会不给。 不要小看了海防游击,全国都没几个;就等于是渤海湾这边,海军中,他就是老大了。 此时听到堵胤锡点他的名,便立刻出列,抱拳大声应道:“末将在!” 官场上,他也终于走出了这一步了。 只听堵胤锡严肃地问他道:“如今的天气,船队多久能到宁远?” 这个问题,别人还没法回答,只有问他。而这个答案又非常重要,因为那个时候就没有有效通讯手段,远距离的配合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如果拦截过慢,会被建虏逃回锦州,增加攻打锦州的难度;如果拦截过快,会惊动建虏,并且很可能会让拦截的白杆军损失惨重。 郑鸿逵自然也知道这个答案的轻重,便连忙回答道:“大人,这关系到上下船的速度,还有风浪的变化,末将如今说了也是无用。不如等到要出发时,末将再根据情况禀告。” 其实,他还有一个原因没说。就是这些运兵船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不是所有的船,都是郑家的船队,对于这些船的情况,他也还没有数,就不敢乱说。 堵胤锡听了,觉得这是实在说法,而不是应付他,便点点头,然后看向其他人道:“如此,你等都回去备战!” “末将遵命!”总督大堂内,响起了响亮的声音。 从始至终,李定国和刘文秀等人,都没有说话,倒不是说他们对这样的场合紧张,而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到过辽东,人生地不熟,就谨慎为主了。 ……………… 当阎应元带着亲卫赶到广宁中前所时,已经发现这边有建虏探马的踪迹了。 中前所城头,总兵黄色听到禀告,连忙过来,看着城下的阎应元,当即大声问道:“援军何在?” 他就纳闷了了,怎么江阴伯只带着几十个亲卫过来,这有个什么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