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平板屏幕亮起绿色确认条时,她听见自己心跳声盖过了空调的嗡鸣。 同一时间,三公里外的市档案馆外围,阿彩正蹲在一辆政府公报投递车下。 她戴着手套的手指在车身底盘摸索,找到喷涂点时,鼻尖沾了道黑灰。 喷漆罐的嗤——声很轻,她却本能地缩了缩脖子——上个月在图书馆做类似操作时,保安的手电筒光曾扫过她发顶。 这次她喷的图案是沈默报告首页的页眉线条,那是法医中心专用信纸的防伪纹路,每道曲线的弧度都精确到0.1毫米。 搞定。她直起腰时,后腰传来钝痛——自从成为真相传声体,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就会触发旧伤。 但她望着逐渐隐入夜色的投递车,嘴角翘了翘。 等明天报纸过X光安检,这些纹路会和机器里的识别程序共振,到时候...她摸了摸口袋里的微型摄像机,那是小舟用旧手机改的,用来记录各机关单位拆报的瞬间。 旧居地基下,小舟的指节抵着潮湿的砖墙。 他面前摊开沈默最新写的报告页,纸上的墨迹还带着解剖室福尔马林的气味。 作为聋哑人,他对震动的感知比常人敏锐三倍。 此刻他正将报告内容转化为摩尔斯电码,通过铜线导入地下水管网。 但他故意在值班记录不符那一段的停顿里多加了0.2秒——这是人类书写时,因思考而自然产生的延迟。 当电流顺着水管抵达生态园石碑基座时,他看见碑面的公章印记突然扭曲,边缘裂开细纹,像被扔进石子的湖面。 他的手指在掌心快速打着手语:它解析不了不完美的证据。 凌晨四点,纪检委信访大厅的荧光灯忽明忽暗。 实习生小陈揉着眼睛打开邮箱,准备批量删除谣言举报信。 第17封邮件的附件名让他顿了顿——《关于生态园历史遗留问题初步核查的呈报》,落款是特别调查组(临时)。 他点击下载时,系统提示内部流程件自动流转,这让他想起上周主任说要严查历史积案的训话。 打印机开始吐纸时,小陈正剥着橘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