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霍海坐下来后,就看到他们开始走正常流程议事。 因为这些流程的缘故,霍海也对如今的长安有了长足的了解。 说起来,新商改至今,等于实际上有一大半的时间霍海都不在长安。 关键是这一次一离开就是三年,而这一段时间又是长安发展的最疯狂的时间,所以如今长安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首先就是人口。 项绪修建安洛铁路,工人数量远超过当初的想象。 一开始以为有五十万工人,半年就能勉强通车,最多八个月,就能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完善。 但,那是单程铁路。 项绪修建了双轨并行,并且在沿途所有煤区货运段全是三轨道。 在站点,都是双站台四轨道。 这个工程量比一开始计划的大很多。 其次,意想不到的是,一路上,修建铁路的工人,大量都在修建了五六个最多不到一年后,就离开了铁路,前往长安! 因为修建铁路本身,并不是长期维序的工作,所以,一旦工人得知长安那边能找到差不多类似的工作,就算待遇稍微低一点,也无法阻挡他们去长安! 于是,整个铁路在修建期间,就一直在向洛阳段抽人,往长安送人。 而洛阳来的人当然不全是洛阳人,洛阳根本没那么多人,而且大量在洛阳有资产的人也走不掉。 再说铁路通车后,洛阳即将迎来大发展,本地人有恃无恐。 而人,都是河对岸过来的。 这点人口,对于河对岸来说,几乎不算什么,但是如果这些人口都集中在长安这一个地方,那就夸张了。 短短一年时间,长安人口从大约一百二十万,膨胀到了二百二十万! 这是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伦没有发生过的。 当然了,他倒是想,他举国也没有那么多人口可以抽调。 而这一百万劳工进入长安,固然让长安的活力开始爆炸性增长,并且带来了各地文化,长安的流行风向各种文化各种艺术,技术,技艺开始疯狂的融合,爆发。 但,也迎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那就是,长安的男女比例,从五比五,飙升到了七十五比二十五。 实际上长安本来应该是男子比女子多得多的,历年过来逃荒的人中,大量都是男性身强体壮,才能坚持到长安。 但是,随着前期的战争,还有豪族迁徙带来的海量女性,才维持着五比五的比例。 当然,并不是每个男人都有老婆。 事实上大部分奴隶根本是不能结婚的。 而这个五比五的比例被破坏后,就导致长安满城光棍了。 不过没关系。 因为火车通车了。 随着火车通车,黄河下游前往长安的难度爆降。 看多了报纸之后,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 长安有很多男人,长安的男人,月入平均在三千以上! 这对其他各地的来说吸引力太强了。 很多地方的男的拥有资产,没办法不管不顾去长安。 但是女的就不同了。 加上这个人口比例失衡,大汉朝廷有意无意的引导,各地就有大量的女性来到了长安。 短短八个月时间,长安的人口膨胀到了三百万,并且还在膨胀之中。 如果不是因为安洛铁路通车,这两年时间多出一百八十万人口,足够把任何城市撑爆了诶。 但在现在的长安,这意味着两年时间,长安的市场扩大了两倍! 其实不止,两年前也不是每个长安人都有工作,很多人虽然住在长安,但其实属于农户,自给自足。 而随着长安疯狂的扩张,住在城内的人已经失去了种田的可能性,没钱了就只能找工作。 所以,如今长安已经真正的城市化,并且巨型化。 如今的整个万年县完成了改造,城南修建起了超大片的建筑物,都是霍海和刘彻的产业。 这些房子还是按照老规矩运作。 不同的就是,这些房子不再是一套房子有一个一亩的院子。 而是两百平的房子,有一个一百平的后院,一个小小的前院街荫。 甚至,已经开始出现了钢筋混凝土楼房,二层小楼三层小楼什么的出现。 这南城的居住环境比起新城密度大了五六倍。 才吃下了这些人口。 霍海一边听,却没觉得奇怪。 这的确不奇怪,这甚至是一开始就算好的。 刘彻早就预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那个时候启动了城南的修建。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新商改在全国普遍推开才不得不进行了。 原因也简单,但凡什么地方遭灾,以前的人是没有方向的,能往哪儿逃就往哪儿逃。 但以后,是个人都知道往长安去。 长此以往,长安以后人口得多少? 所以,首先让各地都慢慢的发展起来,没有人饿肚子,就算有灾害,也没人会饿肚子,是第一步要做的。 否则生物是会自己找出路的。 霍海继续听议会议题,才发现现在议会权力其实还可以。 目前长安已经实行了商税制度。 各种行业的税收不一样,一般刘彻的企业担任着交重税的任务,并且以交的多为荣耀。 所以目前长安一年的赋税,已经突破两千亿大钱了。 目前长安大部分行业的利润都是非常高的,虽然给工人的工资本来就已经超高了,但是利润更高,几乎每个月拿三千大钱一年加奖励差不多四万大钱的工人,一年能给自家公司带来二十四万左右的收益。 而这个收益中收税的比例超过百分之十。 差不多每个工人给长安提供了每月七千左右的赋税收益。 这个两千亿大钱的赋税,可以不用做盈利,而是纯开支。 要知道,目前大汉朝廷,实际上的官方支出,是十四亿大钱左右,而朝廷手里有两千亿的税! 这个议题一出来,黄吉就开口了:“我认为,这个钱,应该拿来修建市政设施,比如修建水塔,扩大昆明湖。这样就能降低用水价格,刺激工业继续发展,让税收更多。” 目前长安自来水公司的人也在现场,这个以前是通用暖气的管理,现在成为自来水公司总经理的议员:“我认为自来水应该涨价。” “我们要修建更多的自来水设施,甚至未来让每家每户家里面都通水,这必须要大量的金钱,这个钱让居民自己出,那么实际上出不了多少,可如果这个钱让长安出,那一定会拖垮财政的。” 双方几乎持有相反的看法。 实际上,对于现在修几个水塔来说,花不了多少钱。 但问题是,两千亿不是全都由议会掌握。 这两千亿,各个部还有丞相府还有皇宫,各自要抽调,而且这些都是后抽调的,首先这钱就是大将军骠骑将军先抽,抽完再给这几个部门抽的。 如今将士们有很多花钱的地方,不比当年了,所以抽调的钱不少。 然后朝廷还要留一部分预算,在朝会使用而不是议会使用。 所以,议会实际上能用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两百亿。 这样一来钱就少很多了。 但是两百亿也足够建立一家几十万人的大公司了,就算是霍海要抽调两百亿,也不是很轻松的,所以这笔钱还是很大的。 但现场的人都知道,时代日新月异,随时都可能冒出大量的需要花钱的地方。 所以,寸土必争。 两方就水利公司的问题,就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然后是卫生,有人提出应该立刻强化下水系统污水系统。 幸好霍海当时在长安留了一条沟做绿化,现在可以用上了,填埋污水主管道。 但依旧不够,城南的话,还要挖污水管道,这些管道要和地面的饮用水分开走。 目前因为没有用水管送自来水,所以饮用水走的河道。 所以如果不投给自来水公司,这钱就得投给污水公司。 大家这才发现,一开始的争论白争了,这就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 实际上,这种会,应该先把朝会的公共预算公布一遍,然后再让大家讨论,才可能靠谱。 但为什么没有公布呢? 是因为大家要观察,观察朝会和议会的区别。 在场所有官员都没有透露之前朝会对这个钱的预算方案,只是听所有的议员讨论。 大家也想知道,究竟会有多大的不同。 但是万万没想到,不同居然如此之大。 这二百亿的用处,讨论范围非常广。 长安的自来水,下水,公路系统,运河系统,对于即将到来的新人口的房屋建设的支持。 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所有的讨论,都离不开一个中心。 长安。 这是霍海一手缔造的奇迹,也是束缚新商改的最大壁障。 讨论到最后,大家想要听听霍海的意见。 其他上议员都没有开口,一直到黄吉:“武侯大人,您怎么看?” 议会是霍海一手建立的,大家都把霍海当财神,都想聆听霍海的指点。 霍海:“你们讨论的很好,比我想象中的好,你们的很多意见,甚至比官员们做出的规划还好,毕竟很多官员对于实地并不了解,而你们却经常接触这些地方。” 听到霍海的认可,所有人都很骄傲。 这种感觉,就好像一群本来不被认可的人,现在上了台面,又做出了成就,那种被人瞩目和仰视的感觉。 仰视的不是财产累积的高度,而是声誉的高度。 霍海:“但,渺小的眼前利益,遮蔽了你们的双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