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春风度暖,溪水常在。 枝头透彩,窗红才帖。 远原不老,渭河依旧。 喜纸鞭炮,佳人结新。 整个冬天的长安,就如同冻结了一样,但是在这个日子,冰雪逐渐的化开。 霍海和卫长公主大婚的消息,此时此刻正在被整个长安的人讨论着。 全长安的人都在这个时刻说着这件事情。 “哎,一会儿武侯就要迎娶卫长公主回程了,要不要去路上围观啊。” “去什么去,有什么好看的。” “他们一路走一路撒钱,用盆泼红包,一个二百!刚刚老赵头过去,捡了一把红包,两千多!” “走走走,同去!” 去公主府的路上实在是太早了,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现在第二波,那可很多人都赶上了。 从公主府方向往霍府方向,全是人。 而且因为婚礼不走回头路的缘由,不会从早上那条短的路走,要从古运河桥那条新路走,这样一路上可以围的人就更多了。 虽然车都还没出发,但是一路上已经被人围满了。 “你们怎么确定车一定会从这而过?” “你傻啊沿途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如果不是车要过,挂这么多红灯笼干嘛?” “我看运河上游那边的博望桥也挂了啊!” “笨,那是早上去走的路,现在回来要走另一条路,霍府的人说是结婚不走回头路,所以咱们在这儿占个好位置,一定能抢到红包!” “他奶奶的就算抢不到红包,抢一把糖也好吧,听他们说霍府用的糖特别好吃,比外面卖几千那种都好吃!” “是嘛!?那定准了糖抢。” 这人说是这么说,说话的时候又摸了一把自己的衣兜,确定自己带的抄网在怀里。 一会儿撒红包了,就把抄网打开接。 旁边的人:傻鸟别以为我没看到你的抄网,抄网有洞只能接到红包,糖得飞了,我就不同了,我带的是布袋! 他摸了一把怀里,惨叫:“他X的!我布袋呢?!” …… 公主府。 不断有人到大厅来汇报进度。 “报!武侯写了一首词,来应对刘荚翁主的考验。” 众人一听霍海又有新作了,都是捋着胡须期待:“快说。” “写的词叫做《鹊桥仙》。” “纤云弄巧……” “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大厅的人也是听的一愣一愣的。 刘彻听了也忍不住感叹这写的是真的好。 如果说诗经和楚辞的优美性是三星,流畅度是三星。 那汉赋优美性就到了四星,流畅度到了五颗星。 但是霍海的作品,优美性提升到五星的同时,流畅度已经远远地爆表了,根本不是一个层级的流畅度,早就到了十颗星了。 而霍海写的诗,流畅性更高,几乎到了十五。 而现在这词,无论是优美性还是流畅度都不比诗差,读起来还有一种另外的韵味。 刘彻:“司马相如,这词又是什么?” 司马相如:“臣之前和武侯聊天,说起了诗,就说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总有一天会写尽,虽然丑的千奇百怪,但是优秀的作品总是雷同的。” “这么短的发挥空间,能真正构成好句子的虽然很多,但是时间长了,始终会被写光的。” “写完了怎么办。” “然后武侯就提出了写词。” “所谓词,就是歌词,实际上就是固定句式的小调,因为小调是固定的,所以可以填写的每一句的字数就是固定的。” “当然,小调的种类可以无限多,所以词虽然也有字数限制,对偶限制等各种限制,但是可以延长诗的寿命。” 刘彻:勾栏听曲儿,是这意思不? 不过马上李蔡就接茬:“原来如此,看来今日大婚,武侯心中响起了一个旋律,然后就用这旋律填写了鹊桥仙,不过这诗句写的又岂在朝朝暮暮,意思就是没法长相厮守,看来是短时间内要离开一趟?” 有人开口:“武侯可能要去海上巡视。” 李蔡心中一喜,看来自己分析对了,于是继续:“武侯新婚大喜之日,还想着为朝廷办事儿,简直是劳动模范啊!” “听说矿场那边在评选劳动模范,武侯不就是朝廷的劳模嘛!” 其他人也在附和。 刘彻直接无视了他们,继续思索。 过了会儿,报告的人才过来说那边的小游戏已经玩儿完了,现在已经在过来的路上了。 其他人也是起身相迎。 果然霍海牵着戴着凤冠霞帔的卫长公主来到了这边。 霍海拱手:“岳父,岳母,小婿来请你们去酒宴现场了。” 刘彻吐槽:“好好好,那朕今天就不当皇帝了,当岳父。” “走吧就,都。” 一群人出发,到了门边,都去看传说中的汽车。 要不是今天场合比较庄严,他们早就自己跑出门去看了。 能跟火车一样不需要拉加煤炭就跑的车还是很吸引人的。 虽然现在只能一次性跑五公里,但谁知道未来一次性能跑多少公里? 霍海安排笃把第二那辆车开出来,现在开排头。 刘彻也是拦住了这个行为:“不是说了么,今天我不当皇帝,只是个普通的岳父。” “以后别人婚娶,难道也岳父母的车排头?” 不过刘彻这辆车规格比其他车大,其实没有什么难度,反正就是加长,轿厢加大。 加大的部分是干什么的?可以作为二排座。也可以让一排坐滑下去坐的更宽更舒服一点。 今天这个二排座打开着,因为刘据要坐。 刘据上车就开始。 “哇!” “这就是集大汉最高科技于一体的蒸汽车!” “哇!这沙发滑轨!” 刘据蹦跶了两下:“哇,里面还是弹簧编织的,不过又有点薄软,这是什么技术?” “母后你看,这轮子就是传力的力臂,这个在轮船上,有三米宽,两米长,特别大一个,在火车上也有一米长半米宽,但是用在汽车上,是一个大圆盘子。” “快看,车启动了!” 刘据兴奋的介绍着。 卫子夫和刘彻对视一眼。 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如果刘据以后当皇帝,他肯定对新技术门儿清。 但问题是,他对当皇帝的技术清楚吗? 刘彻:“听说你最近收了个学生?” 刘据哈哈大笑:“父皇你都知道了?哈哈哈,我这个学生是自己找上门的,我觉得他这次能中状元。” 刘彻:“有这么厉害么?” 刘据:“我一开始以为他很笨,但是为了当好这个老师就去调查了一下,发现原来所有的学生都很笨。这样一算,那他就算是聪明的。” “这样算起来,他肯定能中状元。” 刘彻忍不住吐槽:“你觉得的聪明,只是聪明的一部分,或者说不是真正的聪明。” “准确的说你认为的聪明是工科思维,而科考中工科思维只占据不到三成的题目分数。” 这个分数占比也是刘彻亲自确定的。 除了考外交人员是有两种,一种是贵族宦官子弟考礼仪,另一种是谷梁学儒生考儒之外,其他科考全部是同一卷,考的是一样的。 至少要考到优良,才有可能入朝为官,否则就算空缺,都不可能招募那水平不够的。 于是就把工科思维的题目定成了三十分。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按照百分制来计算,一点工科思维都没有或者对科学不了解的考生,就算其他题目全部满分,那也不可能够八十分,永远考不上。 所以未来做官可以不精通科学,但是不能不懂科学。 当然了,里面对于民生方面的分数设计也是一回事儿。 一旦某个考生对于某个方向展现出绝对的无知,那就绝对不可能通过考试。 而这样的设计,并不会导致选不出官员。 因为,两年前此时此刻长安城的新学学生人数和雅言读书人比例一比一,都是四十万左右。 而两年过去,全大汉,有四百万新学学生了。 以前四十万人里面选优,现在四百万人里面选优,未来可能四千万人里面选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