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两年前,霍海和项绪一起从牧场回家,路过吃饭后,习惯性驱车走,走一半才想起自己没驾车出来。 然后去还车,车主人就是法第。 当时,霍海听到这个名字,就想推荐他去研究院研究电。 谁知道,法第并没有去研究院,而是去了太学。 当时司马相如刚刚成为博士,手底下还没有亲自收的弟子,于是法第就被收下了。 没想到兜兜转转,法第居然还是搞上了电的研究。 不过,他们还并没有想通电的使用过程。 倘若把势能或者蒸汽能转化成电,通过电线运输出去,然后在末端,把电再转换成动能,那就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了! 霍海也忍不住叹息,这发现实在是太早了,早的有点离谱了。 现在最好暂时不要。 因为现在铜太少了,不够经济上用了。 如果此时开始发展电,那铜就要涨的飞起了。 一旦通货紧缩,经济就要被压下去了。 所以,除非大汉所有人都相信大汉朝廷的信誉价值已经远超铜,否则最好还是别动电力才好。 “法第啊法第。” 霍海拿起报告继续往下翻。 【铁球思维实验】 ? 有人搞出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思维实验吗? 霍海继续看了下去。 这一篇是写的董仲舒的事情。 董仲舒在研究天命的时候,曾经做出过一个思维实验,就是假设天命可以让人拥有让物品凭空浮起来的能力。 当时董仲舒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很快董仲舒就发现了盲点。 为什么东西总是掉在地上? 东西为什么不往天上飞? 这究竟是什么现象? 霍海忍不住把书合上。 有没有搞错,本来以为是有人发现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思维实验。 结果……是董仲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霍海继续看了下去,董仲舒做了实验。 首先,他让太子宫的侍卫,进行举重。 选了十个身强力壮的侍卫,他们在长安城内部举重,能够举起的极限重量和在秦岭山巅举起的重量是一样的。 所以,董仲舒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大地上,无论是多高的山上,都会有一股向下的力。 这个力,就是大家拿起东西时感觉到重量的原因。 称之为,重力。 那么,董仲舒假设,脚下的大地,被研究院称之为地球的这颗星球,对于宇宙的一切都拥有相等的吸引力。 那么,为什么,月亮没有掉落到地球上,而是围绕着地球旋转? 太阳为什么没有掉落到地球上? 霍海看完战术后仰:“倒反天罡,那叫地球为什么没掉落到太阳上。” 霍海继续看了下去,董仲舒做出了这样一个假设。 世间的一切,都对世间的一切,有一种吸引力。 这就叫万有引力。 而大地的重力,其实就是大地对人对物的万有引力。 因为它太强大了,所以才显得那么特殊。 而两个渺小的物体之间也有万有引力,但非常渺小,感知不到。 而为什么月亮没有落在地上,是因为它距离地球足够远。 他还画了个图,来说明万有引力在不同距离的作用。 【当一个人,站得足够高,并且用足够大的力气往前丢铁球,就可以用这个铁球把自己的后脑勺砸开花,因为铁球会围绕地球转一圈回到原点。】 所以,董仲舒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还提出,如果有人能给他月球的轨道模型,地球的大小,他能算出月球的大小和距离地球的距离。 董仲舒把这个总结为力=质量×加速度。 看到加速度三个字,霍海就知道,下面要出事儿了。 果然,下面赫然写着。 【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与反作用力】 原来,一开始说的铁球思维实验,不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而是放卫星! 实际上,经典力学三定律的内容,一直存在于人类生活中。 但经验与科学的差距就是,没人把它总结出来。 总结出来后,可以清晰的简单的,清楚明了的,不会有错的,传递给下一代。 这会大大加速下一代学习的速率。 经典力学三定律出来后,霍海感觉工业时代彻底的开始了。 而这一篇文章,杨连成标注,董仲舒不想用真名发表这些发现。 如果用真名发表,那不死不休。 霍海大概能想到董仲舒要干什么,董仲舒应该是明白了这些后,对于天人感应学说,要更新了,他现在怕是正在肆无忌惮的对天权皇权神权体系进行胡编乱造吧! “不用真名就不用真名吧,干脆就署名做牛董算了,牛哔的董仲舒。” “幸好董仲舒不在,要是董仲舒把星象轨道也给一个公示,结合董仲舒的发现,那岂不是就直接给出重力公式了。” 霍海摆了摆头翻到了下一页。 看到下一页后,霍海站了起来,大声:“收拾东西,回长安!” …… 这几个月是卫长公主人生中最快乐的几个月。 她和霍海一起,从白雪皑皑,看到夏日炎炎。 在草原上纵马奔腾。 在怀朔湖上泛舟。 在山谷里一起采花。 在月下一起喝酒。 但是,现在要回长安去了。 渡河时,卫长公主询问为什么。 霍海只是翻开了报告的最后一页。 最后一页,也是一个发明,这个发明不是科学理论,而是实物。 之所以要让霍海审核,是因为这东西是皇家在用的,他们不敢擅自公布,只能让霍海审核。 大概就是,长安那边天气已经热了。 往年的话刘彻已经要跑路去避暑了。 但是今年南面霸水上,还有上林苑里的宫殿都还在修建中。 所以,刘彻命令通用公司的工匠想点办法。 你们能在冬天搞出暖气来增加温度,夏天就不能想点办法,降降温? 这个问题,通用公司的工匠们也很头疼啊。 他们最近都在研究子弹,哪有功夫研究降温设备。 一开始研究,他们就遇到了难题。 这怎么研究得了? 完全没头绪啊。 很快,他们发现皇宫的仆人,给皇帝陛下施展的降温办法,是扇扇子。 搞点风呗? 这还不简单。 于是通用公司的人,迅速搞出了一个设备。 设备的结构是: 【锅炉——蒸汽管道——蒸汽转子——扇叶】 现在是夏天了,皇宫地暖锅炉闲着也是闲着,掐断水管供暖,锅炉点上。 锅炉产生蒸汽,虽然没有火车的蒸汽机大,但也够用了。 蒸汽流过一个转子设备,浪费了不少,怎么办?转子设备后面加一个固定的转子设备,把蒸汽流梳理对方向,然后再加一个动转子。 就这样,动转子,定转子,动转子,定转子,动转子,定转子,动转子这样罗列。 这样,就用蒸汽转动了传动轴。 传动轴的力气很大。 所以,末端的齿轮传动就放弃力量,转为速度。 最头上,接了一个三叶风扇叶片。 当外面锅炉燃烧起来,打开开关,屋里的风扇就呼呼的吹了起来。 这玩意儿,刘彻非常满意。 毕竟热起来了热的鬼似的,有个风扇吹,多舒服啊? 这皇帝特种设备,一根传动轴,带三十几个电扇叶片,整个皇宫大殿有一面一整个都一直在吹风。 这可不凉快嘛! 霍海看完却呆住了。 这是什么东西? 这不是汽轮机吗?!!!! 霍海自己都不记得汽轮机的结构了,要是记得早就告诉儿宽,让他改进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