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文家不同。 文家本就是外来的。 文士廉虽然出生在蜀地,和他两个哥哥不一样,但经常耳濡目染也是免不了对长安好奇。 这一次成都虽然和长安没有大规模通商路,但还是加强了商业联系,其中成都的茶叶、蜀绣、蜀锦、一些特殊的竹制品、贡炭还有一些特殊矿产等昼夜不停的朝着长安运送。 有钱了之后,愿意为了薪资干活的人多的是,自然就不缺商队。 一来二去,古金牛道,就被走成了常规大道了。 于是文士廉就让自己的儿子文朋来长安。 目的有三个,第一,记录长安的风土人情和发展。 第二,观察新商改的其他政策,看看蜀地还有没有什么发展方向没有做好的。 第三,购置宅邸。 这第三条最为重要。 文翁年纪一大把今年已经六十八了,本来这辈子都不打算再离开成都了。 毕竟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但是现在不得不出了。 新商改伴随而来的就是教改。 张骞和苏武都很明确的告诉了文翁,成都这边复刻长安的东西复刻的不对。 张骞告诉文翁,简体字文章和读音,成都这边复刻的都有问题,用起来就不对。 而苏武从功能性上告诉文翁,在长安,科教文卫,教排在科后面,教是给科做后盾的。 成都空有发达的教却没有科,经年累月之后,早晚被其他城市追上,甚至超越。 所以,文翁决定带团回长安考察。 因为路途遥远,加上他年纪大了,总不能赶路两三个月,最终一个月又回程吧?所以就需要一套宅邸。 而且宅邸不能小。 因为文翁不只是自己要到长安,还要带一些人。 比如张叔这样的人。 张叔这样的人无论是在长安还是在成都,都非常有代表性。 简单点说,张叔,他本身是个大理国人! 当初司马相如到蜀南组织修建道路,同时调剂各部落矛盾,为攻打夜郎做准备。 虽然后来没有打,但毕竟有备无患嘛。 而司马相如的才学和风度就让当地很多部落的人折服了。 其中就有张叔和盛览两人。 这两个人长期在蜀地学习,其中盛览在蜀南学习后,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培训大理国人学习汉字学蜀地语言。 而张叔才能比盛览稍微好一点,他在蜀南学习后,又被推荐到了成都文翁石室学习。 在成都文翁石室学习后,又不输蜀郡的其他才子,被文翁送到了长安学习。 张叔可以说是一路从世界的边疆攻读到了世界的中央。 励志程度不亚于从贫苦山村到国考状元。 而张叔回去蜀地任职后,又成了西南教育的一块招牌。 张骞之前派人去大理,却被阻拦,其实就是对本地还不够熟悉,如果他早找张叔,怎么可能被拦下。 张叔的存在是有很强烈的政治意味的。 第一,张叔的存在证明了大理国所谓南蛮南夷,智力不比汉人差,他们差的是教育,而不是脑子。 第二,张叔到汉廷做官,对于大理国人也是具有很强烈的政治指导意义的,证明大汉一视同仁,大理国人只要你有本事,照样可以和张叔一样。 如果没有文翁再次考察长安教育的话,那张叔实际上还有第三个意义。 那就是大理从张叔成为官员开始,就和中原产生了联系,当联系紧密到了一个程度后,大理就成了中原的一部分,到了后来朱元璋顺理成章拿下云南后,张叔盛览也是被当地人纪念的。 历史上张叔盛览的存在,意义还比文成公主入藏和王昭君和亲还要重要一些。 不过,随着文翁的考察开启,又带来了另外一层含义。 张叔要来长安,为族人谋出路。 如果张叔成功,那大理国所有学汉学的学生,就正式的并入了大汉官僚体系。 一旦这一套成功,大理国自然而然的并入大汉,原本的大理国官僚体系,直接就崩塌了。 这件事情的政治意味非常大。 文翁这么选人也是有原因的。 以前文翁早就想干这个事儿了,毕竟干成了就是开疆扩土。 但条件不成熟。 现在条件成熟了,文翁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办这件事情。 自己把老命泼出去了,一定要在死之前把这个事情给办了。 所以,这一次文朋来长安的任务还挺重的,他需要在文翁到达之前,把一切都办妥了。 文家在成都可以说是德高望重,说一不二,说一句话,有一万个人愿意给他们办事儿,就像霍海在长安的地位一样,所以文朋来长安买房,发现排队排了二里地,还有点不适应。 当然他不会把一切都说出来,只是说了自己爷爷是文翁,文翁要来长安,自己要在长安买一套房。 赵江听完:“文翁要来长安买房是大好事啊!” 文朋:“是嘛?怎么是大好事了?”赵江拍手:“文翁的宅邸四邻,房价还不得起飞咯?!” 文朋哈哈大笑:有这么夸张嘛。 两人一直聊着天,等两人排到看得到桌子时,天都要黑了。 文朋擦汗:“怎么这么多人要买房啊!” 旁边,一个富商拿着合同开开心心往外走:“房子终于搞到了!” 文朋:“哎,兄弟,恭喜恭喜啊!” 富商停留了脚步:“哈哈,感谢感谢。” 文朋:“你买了多少亩的宅子?” 富商比了个八:“整整八亩!” 文朋想了想,八亩,好小。 作为从小读书,精通六艺的读书人,文朋一下就算出来八亩有多大了。 “八亩?兄台花了多少钱啊?” 文朋本来想的是,估计这人没多少钱,搞了八亩宅子,估计也就花了没多少点,就听见那人说:“二百三十万。” 文朋心脏抽搐! 那人乐滋滋:“我听人说新城刚开始修建时,三十亩豪宅价格也才三百万,可惜那时候没有出手买房,否则现如今早就涨爆了!” 当初霍海修的样板房,说是给石家准备的,豪宅一共占地三十亩,就是三百万大钱。 当时预定时,预定三十亩,的确是三百万大钱。 但霍海之所以开放预定,是要用他们预定的钱,去修建新城。 那时候价格还没涨起来。 随着长安城富人越来越多,房价自然是水涨船高。 现在八亩算是二流豪宅中比较小的了,就比标准足球场还要小一些,价格却已经飙升到了二百三十万。 而原本三十亩的豪宅,现在起跳价格就是八百万! 已经翻了两倍多了。 这个房价可一直在涨,一直没有崩。 文朋都傻了:“怎么……这么贵……” 赵江:“害,这不算贵,还得涨!” “现在你们这些外来富人,都是走商道来的,很难走,接下来修了铁路,公路,到处的富人都会来长安,这房价能低得了?” 文朋:“我听说新城的房子都是属于陛下和霍公子的?那霍公子为什么不等到路修好了,房子涨价更厉害了再卖?” 赵江哈哈大笑:“什么傻话,就是要人多了房价才能涨,一直不卖那新城又哪儿来的人?再说了,不卖房子,哪有钱修路……” 文朋恍然大悟,这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吗? 我成大肥羊了! 但是文朋转念一想更愁了。 自己想当大肥羊还没资格呢。 自己要购置的是一套足够十多个人学习生活的府邸。 这十多个人可都是官员,还有自己的助手,还有仆人。 如果自己也买一套八亩的房子,哪儿够住啊? 八亩的地听起来很大,但是文朋早就打听了,这房子主要是院子大,主建筑每亩平均只有六间房。 而且六间房中居住用的只有三间。 但是,自己钱不够啊。 赵江看出了文朋的困扰,微微一笑:“是不是来长安的时候没预料到长安的房价如此之高,钱带少了?” 文朋点头。 赵江:“问霍氏银行借啊。” “霍氏银行对有工作有生意的人都是可以提供房贷的,就是要给利息而已。” 文朋尬笑:“没有工作没有生意。” 赵江:“那你签订协议,拿在成都的钱,换在长安的借条不就完事儿了吗?” 文朋叹气:“家祖家父身体棒着呢,钱哪儿轮得到我来支配?” 赵江笑了,果然如此吗。 拿捏。 赵江:“哦?我有个办法,你马上就能拿到买房子的钱。” 文朋:“哦?赵兄,怎么说?” 赵江微微一笑:“我们新建一家学校,能借用文翁的名头,自然能赚大钱。但有两点,文翁来长安后,必须来给学校站台,必须担任荣誉校长的职务。” 文朋尬笑:“我拿家祖赚钱,是不是不太好?” 赵江:“那等文翁老大人来了长安,还得露宿街头,是不是更不太好啊?” 文朋深吸一口气:“细聊!” …… 来到长安的人,疯狂的购置房产。 霍海开发的新城,完全分成了三部分。 一部分是超级豪宅,超级豪宅的利润,就是整个新城开发需要的钱。 第二部分是次一流的豪宅,这些房子的利润,就是铁路的修建费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