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纺织工业化这个利好消息对于西域公司、匈奴公司实在是太利好了。 唯一的问题是,到目前为止两家公司还没建立起来。 很多人痛心疾首,如果此时自己已经手握西域公司的股份,那现在光是纺织工业化以及这些布料的公布,就足可以把西域公司股价推高十倍不止! 但可惜公司还没建立起来,现在成了,如果还想要那么多股份,自己需要投入十倍的金额才有可能。 这可真是让人头秃啊! 其中,最懵逼的是李广。 李广此时正在计算这件事情对自己的影响。 他的孙子李陵小声:“棉花值钱了,我们陇西应该扩大棉花种植规模!” 李陵还挺聪明的,一下就想到了问题的关键。 但是,这是普通人对战争的看法,而不是老奸巨猾的人对战争的看法。 李广摆了摆头,用只有李陵听得到的声音教育自己的孙子:“我们陇西应该大力种植粮食。” 李陵傻了:“爷爷,现在粮食产量比去年平均高出了五倍,要不是因为长安人口爆炸式增长,粮价应该至少下探到去年的三分之一才对。” “咱们还种植那么多粮食干嘛?” “虽然走水路咱们可以运送粮食到长安,但是别的方向也在往长安运啊,而大力种植棉花,才赚钱啊!” 李广摆了摆头,自己的孙子虽然聪明,但还是太小了,看不清楚世界的本质。 “孙儿,西域公司的建立,就是为了打下西域,来种植棉花,来赚钱。” “打西域赚不赚钱你爷爷我不知道,但爷爷知道赚打西域的人的钱,肯定很好赚。” “为了掌握西域,接下来不断会有人北上,这些人是需要吃饭的。” “未来西域种植棉花,本地人吃什么?就算通车,也是从西域往回运送棉花,而往那边运送粮食。” 李广很清楚这一点,小声:“西域人少,水不够人喝,只能养那么点人,现在还要种植棉花,哪有粮食给他们吃?” “西域公司要发展,根本不是西域公司说了算,而是运输公司说了算,先修路。” “修路这事儿,我们参合不了,就算参合,也最多是小股份。” “这粮食,却会抬高价格。” 西域公司绝对不会吃撑了从长安购买其他地方三倍价格的粮食往西域送。 现在陇西的粮食价格是长安的三分之一,到时候就算卖三分之二的价格,也更吃香,因为陇西比长安靠近西域近的多,一来二去,就算价格翻倍,也比长安运粮食过去便宜一半以上。 而现在消息放出去,陇西的人肯定很多都开始种植棉花,这个时候李家种植粮食,来年到底谁赚钱? 其实李广已经悟了一个质朴的道理,那就是农人会追风,什么贵种什么,种什么第二年什么就便宜。 所以,自己作为大片土地的拥有者,要种就反其道而行之。 坚决不能和普通人想到一起去。 如果自己和普通人种植的东西一样,那李家再厉害,占据陇西天水陇南这些地方几十分之一的地,能赚多少钱? 可如果自己出产的东西没那么大的竞争,自己就有定价权了。 李陵似懂非懂。 而李广却对如何发财有着深刻的认识。 人人都想要淘金,但其实淘金绝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发财,只有淘金者中运气最好的那几个人能发财。 但! 给淘金者卖水的,给淘金者卖牛仔裤的,给淘金者卖牛仔帽的,甚至卖铁锹卖筛子的,都能发财。 人人都想靠种棉花发财,那给种棉花的人提供粮食,才是真正的发财之路。 李广看了看陷入疯狂的人群,摆了摆头,这些人,脑子真的不够清醒。 …… 霍海其实等这天真的等了很久了。 在解决粮食问题之前,工业化就是个笑话。 本来大汉人口就不像元明清那么多,随便折腾一下,就给搞没了。 本来粮食是够吃的,甚至还有富余。 但那有三个巨大的前提。 前提一,所有人每天只吃两顿饭。 前提二,战争频率不高。 前提三,不能有大规模的流民产生。 但是,工业化的到来,必然会导致这三点全部出问题。 第一,要做工,特别是至少八小时的重体力活,人就必须吃三顿饭,否则天生神力加耐力狂,都顶不住。因为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就算力量耐力天赋再好,不经过训练,也就比最差的人有个百分之二十五的差额就算逆天了,所以不吃三顿饭,没有一个工人受得了。 第二,工业化就是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就等于实力膨胀,实力膨胀,财富迅速聚集,导致大部分人手中财富比例变少,最终必然引发战争。因为道德本来就是人类设计出来‘骗’自己的,对于本能的趋利性是没有压制能力的。 第三,工业化,就会导致土地集中,就会导致大规模没有地的人! 所以,在粮食产量暴涨之前,霍海根本不敢做出任何工业化举动。 从去年到长安到现在已经一年了,霍海发明了很多东西,但真正工业化的东西,是一个没有。 而现在,整个关、陇、关东,包括晋、豫全部完成了粮食产量暴涨。 目前整个北国,耕地数量,和明朝时期是不相上下的。 粮食产量和明朝是不相上下的。 但人口,只有明朝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 这就让粮食危机短时间内彻底的离开了大汉。 这意味着,整个关中的人不只是不会饿肚子了,也包括整个北方大部分区域,在不发生大天灾的情况下,粮价已经低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但! 霍海当然不会允许‘谷贱伤农’的发生。 所谓谷贱伤农也是个笑话,百姓是不会当傻子的。 本来平时种植的粮食,就比自己家里要吃的粮食多三倍。 纳税后,再换钱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甚至留钱修房子后,普通百姓的粮食刚好花完。 百年来这种自给自足已经在这个农耕社会形成了巨大的惯性。 那粮食降价后,百姓会做什么? 因为粮价便宜,所以干脆大甩卖? 那是最二逼的人才会想得出来的离谱答案。 或者说朝堂上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这么说只是为了忽悠皇帝相信这一点,从而保留高利润。 事实上,粮食产量高了之后,农民会养六畜。 因为六畜既可以消耗多余的粮食,又能做储备粮,同时价格还比粮食高。 猪狗价格高,为什么平时大家不养殖猪狗? 那是因为养殖猪狗的前提是全家人不会饿死,粮食要足够! 生存,和争利。 是两回事。 任何农夫都知道其中的区别。 进入而关中,就算人人家里都养猪,养狗,甚至养十只鸡,粮食还是不可能消耗完。 但霍海提前就预想到了这个。 也没有担心。 原因就是这一年来长安人口的急速扩张,加上高收入群体全是体力劳动者,他们进食量非常大。 这儿又抑平了物价。 其三,刘彻一直在收割粮食储存。 这是因为刘彻手里钱太多了,所以他在市场上故意练手,故意用买卖来操控物价涨跌。 当然了,之所以一直把粮食当做训练项目,是因为粮食可以在发生水旱灾害时派出去救灾。 正因为有这三个原因在,谷物产量暴涨了五倍,但实际上价格一直没变化。 似乎一切都没变化,多出来的产量被消于无形了。 但实际上,这叫做润物细无声。 粮食的大丰收,迅速群体性拔高了所有人的生活品质和物质丰富程度。 这直接拔高了整个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这才是工业化的基础! 霍海把纺织工业化的东西放出来后。 西域公司、匈奴公司的公示发生了变化。 因为牵头的卫青知道,刘彻不是个能吃亏的主儿。 所以,公司重新进行了公示。 以卫青等大股东出资总计二百亿,分别占据两家公司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刘彻占据两家公司各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剩余百分之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进行原始股发行并允许在股票交易中心交易。 这个价格,比当初价格高出了五倍以上! 但他们的股份总量进一步缩小了。 同时,经营权也变了。 西域公司只占据西域十年的经营权,同时却增加了一个通往西域的道路交通修建权。 并且规定,每个收归中央管辖的地区,一旦由西域公司经营满十年后,就再度进行竞标,如果同样的标价,西域公司优先获得经营权。 经营权比之前减少了十年,但增加了道路修建权,同时规定了经营权拍卖匹配权。 之所以这么规定,是因为卫青等人实在是拿不出四百亿。 不是说他们没这么多家底,而是凑不出这么多现金。 还有,现在利好消息来了,西域的价值陡然拔高,那最开始初创时筹集的钱做什么? 要知道百分之二十是二百亿,还有那百分之三十的股票呢? 在发行当天只可能涨,没可能跌,最终能够筹集的资金是要超过七百亿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