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听了几人的解释,苏武明白了究竟是怎么回事,拱手:“几位,是要进去试茶,还是已经试过了?” 几人中的代表拱手:“哦,已经试过了,这茶可厉害,真是滋味难得啊!” 他还意犹未尽的怀念了一下,才笑着继续说:“老兄可以进去试试。” 苏武哈哈大笑:“这茶铺,就是我在经营,只是刚从蜀郡过来,来看一眼罢了。” 几人对视一眼,领头那人站了出来:“在下贾守,敢问……” 苏武反而记了起来:“贾守?敢问贾谊是你……” 贾守:“那是我二爷爷。” 苏武恍然:“某苏武,南滇中郎将。” 贾守也是想起来了:“原来是苏兄!” 其实两家以前是有旧的,这是在这个时代,两家人二十来年没见过了,互不认识很正常。 苏武:“贾兄,时隔几个月,我对长安不太熟悉,不如我们找个地方吃饭,顺便聊聊?” 贾守哈哈大笑:“苏兄弟,你可是发达了,都已经是中郎将了,那我们可捡着贵的吃了!” 苏武拍胸脯:“随便选。” 贾守:“那咱们去草原农家乐吃烤全羊去。” 苏武有点尴尬,思索了一下,才拱手:“烤全羊恐怕是没法吃了,贾兄,家父战事失利,三年前被削去了爵位。” 贾守知道苏武误会了,急忙:“苏兄,某不是这个意思,那草原农家乐,就是贵了点,但随时都可以吃羊。” 苏武有点疑惑。 贾守:“那老板浑邪乃是侯爵,他当然是有资格吃羊的,只要咱们给钱,他就赏赐羊给咱们吃,又怎么会越界呢?” 苏武愣了一下:“这么操作?难道不被查?” 贾守靠近苏武,小声:“浑邪花重金从陛下的牧场买羊,陛下巴不得他多卖点。” 苏武一听,哈哈哈大笑:“原来如此,走走走。” 说实在的苏武还真得请贾守吃饭。 当初贾谊发迹的时候,抬了苏家一手。 之后苏建也就是苏武的父亲发迹后又抬了贾守的父亲一手。 这样一来一回,双方就算是世交了。 但是后面,苏家是抬头直上,苏建跟着卫青打胜仗,最终官至右将军。 这个官职,不可谓不高,已经堪比三公了。 但是……其后苏建出了大问题,他带的那支部队,全部战死,他一个人逃了出来。 这种情况下,本身是要判死刑的,但是苏建有爵位,于是就削去爵位贬为了代郡太守。 苏武自己都有很多年没提过他们家爵位的事情了,要不是上次想要和张骞聊一下,他也不会搬出他爹以前的爵位封号。 这还是因为张骞前两年就去了蜀地,离开长安久了,如果他说自己是代郡太守的儿子,张骞不认识,所以才那么介绍。 不过话说回来,苏建被贬责后,他要为几个儿子考虑出路问题啊。 所以,他三个儿子,分别走了三条路。 大儿子苏嘉曾经门荫入官,在苏建巅峰时还封侯了的,封地就在蜀郡。 他走的是李广的路子,和李广关系很好。 而苏武,被苏建拜托给了卫青。 卫青念旧情也就把苏武给留了下来,一路从小官做起。 至于苏武的弟弟苏贤,现在还小着呢,比他大哥苏嘉小三十岁。 跟着苏建去了代郡。 苏武还在感叹这个时代的变化真大,却不知道他们家就是最大的受益人之一。 如果按照历史继续前进,苏建得和李广写进史记同一篇传记里,什么意思不言而喻,特别是苏嘉,开创了大不敬罪名。 后世那些个因为大不敬被砍了的,都是从他这儿来的典故。 说白了就是因为苏嘉跟着李广混,后来全盘翻车时,刘彻看他不爽,随便找了个理由,顺便给他砍了。 不过现在,苏武没有按部就班的等待着出使的机会,而是主动找到了去南方经营的机会,已经坐上了霍海的马车。 而李广也没有在这时候被派去出征匈奴,张骞更没有跟随着李广一起去右北平。 到了地方,苏武第一次见到了穹庐。 不知道为什么,苏武看到匈奴穹庐的第一眼,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抗拒感,觉得很不舒服,很不爽这个小空间。 不过苏武没说什么。 烤全羊摆上来,几人喝了几杯,贾守才开口:“如今你已经是中郎将了,不过这南滇是什么地方啊!” 苏武解释起了经略西南以及南滇的概念。 贾守挑眉:“如此说来,你岂不是坐上了霍公子的车?” “这个计划是霍公子提出的,可以确定肯定是大有作为,张骞大人是什么人物,甘为马前卒,亲自在成都经营,以张骞大人的能力,这个计划必然能成。” “那到时候苏兄可就发达了,复爵要不是没可能啊!” 苏武笑了笑:“看命吧,不过这小半年的确成果颇丰。” 想要不丰都很难,邛崃已经开始用天然气烧盐了,产量极大。 这些盐不只是能在蜀地售卖,还要送上青藏高原,笼络沿着高原居住的羌族,当然也不是白送,而是三倍于成都的价格。 这边赚的钱,直接送去高原上养马,第一批人早就到位了。 而南边,盐从司马相如当初去蜀南修的路送到夜郎等地,销量极大。 这部分钱,就用来经略南滇。 南滇那边,拿到精盐后,也是渐渐地没有那么强的戒备心了,很多部族从抗拒大汉的队伍,变成了期盼大汉的队伍多往来几次。 苏武这几个月已经把关系梳理的差不多了,安排了不少人学习南方各个部落的语言,并且待时局稳定下来,才又回了成都。 而成都这边,情况比想象中还好。 因为盐市场的补充,加上腊肉制品的方法在成都流传开,这个仿佛天生就应该在这里流传的肉制品方法迅速传播开来。 盐消耗量暴涨。 伴随而来的,就是收益的暴涨。 目前张骞手里的钱,非常之多。 这还是同时经略南方和青藏高原剩下的! 于是,张骞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长安在搞煤钢,为什么成都不能搞呢? 现在盐铁的收益很大,已经积蓄了很多钱,随时都可以作为煤钢起步的启动资金。 而成都,是五都之一,仅次于长安的繁华,和洛阳可以说是五五开。 以前成都比洛阳弱一点,是商业上没那么好。 但是盐铁一来,成都的营商环境正在变好,如果煤钢推动,那成都必然跟随如今的长安一样发展。 有了强大的成都作为基础,再谋青藏高原,南滇,以及更遥远的天竺,可能性就大增了。 本来张骞是想要亲自回一趟长安,跟刘彻汇报的。 但是成都那边发展到了关键时期,没办法离开。 苏武回去成都报道,张骞立刻和苏武商定,让苏武回一趟长安,迅速报告各方一片大好的形势,顺便申请在成都以西开办煤矿和炼钢厂。 贾守听完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拱手:“苏兄,如果成都大发展,那机会定然不少!” 苏武思索了一下:“贾兄想要调去成都?” 贾守当然想去。 如果一切都根据苏武说的发展,那成都必然成为第二个长安。 一切都是跟着长安来的,各方面模式都一样。 关键是,这儿肩负着一个经略天竺的目的! 或许两年内不会有多大的成果,在这里经营的人也不会有太大的成效,只能见到经济上的利益。 但是,三年之后,那可就不好说了! 贾守:“苏兄,你不知道,天竺对长安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苏武歪头:“嗯?意味着什么?” “贾兄你知道天竺?” 几个月前苏武自己都不知道天竺,还是被张骞说服,跟去了成都。 话说回来,张骞几个月前自己都不知道天竺,只知道身毒。 怎么现在贾守也知道天竺了吗? 贾守跟同伴招手。 同伴会意,掏出一本书来:“这个?” 贾守拿过书,放在苏武面前:“苏兄,你知道吗,长安城每个人都知道天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