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几乎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只要霍海真心要投,那就代表有把握做成这个项目。 而运河项目普通人可能不了解,但是公卿王侯谁不知道运河谁不知道水利工程的厉害? 所有人都知道东来物料运输到三门峡就得断流一次,再往西走,走到渭河,就废了,就没法运输了。 原因还并不是因为渭河没法行船,而是因为,渭河边没法走人。 渭河可以说是泥沙俱下,两岸都淤积了大量的泥沙。 按照河流的一般规律,只要有河湾,泥沙就容易淤积,反之对岸容易被侵蚀,但有河湾淤积,就意味着河湾之后的一段路就没有太多淤积了。 但渭河怪就怪在经过长安这几十公里,全是大直线! 一整个河道几乎都是同一走向的。 按道理来说,河流一般都很容易转向,变得扭曲,歪歪拐拐,歌里面唱得好‘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 河流偏移这种作用力一般有两种来源:一是地球自转偏向力,这是一种惯性力,它使北半球的河流向右偏移,南半球的河流向左偏移;二是地面因掀斜隆升,使河流从隆升一侧向下降一侧偏移。 但渭河它就是神奇,就是牛哔。 看地图就能发现,渭河是东西走向的河流,但是本身就是从偏西南东北的东西走向。 偏移程度,不多不少。 这意味着,它天然能消耗地转偏向力。 而地面问题,对于渭河又是没意义的,因为渭河泥沙太多,它矮的那一侧河道,会被泥沙填平。 所以渭河经过长安这一段路,就离谱的达到了某种奇怪的平衡。 导致河边的泥沙淤积,非常平均! 你甚至能在渭河看到海边看到入海口才有的大规模淤积。 这种情况下,就没法让纤夫走河边来拉船。 这就导致,这一段路,一年中大部分时候,它不通航! 当然了这是说的渭河古河道的情况。 如今渭河去了北面,现在留下来的河道,人工做河岸硬化难吗?这和修路有什么区别? 既然可以人工做河岸硬化,修运河的成功率高吗? 可太高了! 所有人都认准了,霍海是有计划的! 有人在暗中嘀咕:“难怪陛下和霍海出高价把渭河北岸的土都买下来了,现在渭河往北改道……” 旁边的人:“嘶~” 渭河往北去了,移动了好几公里。 这宽三十公里,南北走向七公里的范围内的土地,突然从渭河北岸,变成了长安近郊! 这地价,直接翻五倍! 这还只是基础,难道陛下和霍海费这么大的劲儿,就是为了搞块地来涨价赚一点点? 现在长安县发展的很夸张,南北向几乎已经没有空间了,北方除了长安大道修建是新修的,别的地方已经没有空地了,最多也就是属于卫长公主的农庄,现在的纸厂区。 而现在,北面多了几公里的土地,这些土地难道不能修房子?! 人群中,刚刚在太子府入仕的石德目瞪口呆。 当初,霍海说要在渭河搞运河,并且至少持续好几年。 就是因为这句话,石德以为霍海是口嗨,于是答应了把石家的田土卖给霍海。 结果没想到……渭河搬家了? 怎么渭河还能搬家?这是人力能干到的事儿?! 石德知道,自己看似厉害的手段,彻底的输了,自己虽然得到了一块地,依旧可以赚钱,但是原来那块地远不如现在的地值钱! 原本的渭河河道,从长安正北面出去的驰道为分界线。 以东,全是陛下上林苑的范围。 以西,南岸是卫长公主农庄。 北岸,是石家的农庄,还有北岸百姓的农庄。 如今,全都属于霍海了。 听霍海的意思,以后这里会成为码头? 石德恍然大悟,如果当初自己不同意卖地,硬咬着不放,那这个计划也不会停止,而自己那块地,就能拿来做码头了! 这可是天大的财富啊! 这是拿个王位,拿个诸侯国来都不换的惊天利润啊! 通长安的码头,漕运能收多少费用,都不敢想,不敢算! 石德此时只想抽自己大嘴巴子。 石德旁边,曹襄暗笑:“土鳖一群,都不相信,现在信了吧。” 事实上之前,石德就派人把霍海要在渭河搞漕运的消息放了出去,很多人都觉得这事儿过于搞笑,当是假消息。 后来大家都这么说,传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觉得霍海是被成功冲昏了头脑,上头了,开始分不清大小王了,搞不清楚人力的有限,和宇宙天地的无穷尽了。 而那时候曹襄听说后,并没有靠自己的脑子去想,而是去问,问了刘彻。 刘彻直接就把治水计划告诉了曹襄。 曹襄才一门心思投入了平阳建材厂计划,开始计划在平阳修路。 甚至于,平阳今年种什么,曹襄都已经想好了。 曹襄已经在平阳下令了,养狗减税。 为的就是把狗养出来,从水路送来长安卖钱。 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在执行了,虽然还见不到一个泡儿,但曹襄已经投进去千万大钱了。 要知道修建长安大道才花多少钱?那是多少家族一起做的? 曹襄直接把自己手里能动用的现金,全砸进去了。 虽然动手之前,曹襄去请教了他亲妈,也就是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得知是刘彻要做的计划后,就让曹襄梭哈。 现在,曹襄只想笑。 运河看样子不需要多久就能成,起码前期用的一期码头很快就能成。 自己马上就可以从平阳开始运粮到长安来了。 三倍收益啊! 损耗百分之四十后,依旧还有一点八倍的收益! 曹襄看向太子:“太子殿下,霍海有点厉害啊,居然把自古就在这儿的渭河整不见了。” 太子却非常不开心。 “渭河没水了,纸厂的水车岂不是要停转了?” 作为轮子重度爱好者,太子可太喜欢纸厂的超级庞然大物了。 别人看到的都是惊讶,是利益,太子却想到了水车停下了。 曹襄:“太子殿下,霍海是什么脑子,他会想不到这点?很明显,新的纸厂在新的渭河畔已经准备好了,而且研究院研究了这么久,估计又有新技术,也许新的水车比现在的还厉害。” “再说了,未来这里还要通运河,水还会回来的,只是就不会造纸了。” 太子疑惑:“为什么?” 曹襄低声:“我听说造纸产生的废渣容易淤积在河底,到时候运河的水流量太小,不适合建立纸厂了,运河的水是要留给两岸的人饮用的。” “得把纸厂建立在水量大的地方,才能冲走污染物。” 太子这才放心:“哎,你说如果海哥哥的纸厂要修新水车,那旧的……我是不是可以去要一架?” 曹襄捏着下巴:“殿下搞一台水车干嘛?太子宫也没地方可以安装啊。” 太子思索了一下:“也对,没法安装,还不如去找通用公司的师傅,做一点传动装置和铜风车。” 地暖团队,已经确定叫做通用公司了。 这家公司由霍海和太子共占股份。 目前整个长安的顶级贵族,就没有谁家主楼不安装地暖的,毕竟太子宫安装了,公主府安装了,未央宫都安装了。 他们在未央宫去的次数不少,又不傻,当然知道跟着享受。 这个公司赚的利润也挺不错的,分过来的利润都变成了刘据的钱。 虽然刘彻会以帮刘据管钱的理由把钱拿走,但好歹也给刘据留了点。 现在刘据也有钱可以搞实验了。 其实实验不实验无所谓,主要是多做点各种各样会转的车。 这边的朝臣一直在震惊中,而霍海一直在等消息。 许久,对岸有红色的旗帜举了起来,一骑高举红旗从岸边跑过。 霍海知道,稳了! 之所以带群臣来看渭河第一个口子改道,是因为这里把握最高,只需要破坏就行了。 这只是水利工程的第一环。 后面还有第二第三河道之间的通路,究竟是不是挖通了,高度够不够,都没人知道。 如果第三河道出问题,那么水就会倒灌,然后抬高水位,从第二河道方向流走。 还有沣河入口。 沣河是流入渭河直接就消失了的。 现在渭河北去,把沣河留下了。 历史上的沣河需要自己寻找出路,最终再次接入渭河。 而霍海不可能允许它自己去寻找出路,因为那样沿河的百姓就遭殃了。 所以一开始,霍海就找到了它大概可能的河道,把其他段都挖通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