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都是聪明人,他们也不可能团结一致,如果他们能团结一致,这些年也不会被刘彻拆迁乃至强拆了。 所以,霍海根本不在乎什么公卿王侯集合在张欧的旗帜下。 张欧只知道他干这件事情的时候,所有公卿王侯都跟着发声了。 但,张欧知道有多少公卿王侯中的聪明人已经投了吗? 刚刚发言最厉害的刘胜、曹襄等人,早就跟霍海签了协议了。 他们可是花重金购买了水泥新式红砖以及混凝土桥梁等多种东西的专利使用权。 不久之后,他们就会在自己的封国封地开厂,修路。 这投入之巨大,是张欧想象不到的。 刘胜和曹襄现在在草堂上喊得凶,还不是因为其他公卿王侯都在喊,他们是为了喊而喊,才能混入其中,蒙蔽其他人。 他们早就发现了一个秘密。 现在公卿王侯大家差距不大,可如果自己搞新经济,家族财富暴涨,而其他公卿王侯没跟上,那不就等于是他们掉队了,等于自己脱颖而出了? 这可是朝会的利益是利益,商会的利益就不是了? 所以他们早就走上了霍海的路,成了霍海的同路人。 此时站在霍海的角度,试想一下,霍海看到三路大军对着自己打过来了,其中两路大军的统帅,都是演员,已经跟自己投了。 那么,又怎么会感到害怕呢? 特别是曹襄,曹襄已经完全站在霍海这边了,或许曹襄不是特别聪明,但是他却有一个优点,就是善于问问题。 虽然有时候他的问题有点蠢。 但有时候真有用。 曹襄在长安大街计划之后就问过霍海,如果他要修建一条从他治所附近的几个山区出来的路,需要多少钱。 当时霍海就给他算了,需要五百万左右。 按道理来说,这五百万投在这种小地方,是亏炸的。 但是,那只是按道理来说。 不久后曹襄就在刘彻那儿得知了治水计划。 当治水计划之后,就意味着,整个原渭河河道会变成通航的运河。 这一下,就变了。 因为平阳侯国之所以叫做平阳,就是因为它在平河之阳。 平河通汾河,汾河从晋国故土直通黄河! 泾渭交汇入黄河那段路本来就是通航的。 换句话说,只要渭河的运河段修成,那平阳和长安就在同一个水系了! 这也就意味着,只需要损耗四成,就能把粮食运到长安,包括平阳其他产物,全部都是损耗四成重量的粮食,就能运到长安。 只要曹襄在自己侯国修通了几条路,就能把根本不值钱的东西全部运到长安来,价格立刻翻三倍! 有这个利益在,修路的钱,只需要今年粮食产出来,就能回本,还能赚。 也就是说仅仅需要修一条路,曹襄侯国的收益就会三倍起跳,根本不知道上限再哪儿。 而与此同时,曹襄在自己侯国跟着霍海的操作办,就能赚钱,虽然赚的不如长安多,但是这能少的了? 甚至于曹襄都跟刘胜已经谈过了。 刘胜作为中山王,本来是要修一条路,走黄河水道,只是到时候过三门峡需要加大一次消耗,这样货物送到长安,勉强能赚个百分之十。 但是得知曹襄这边通水道了之后,刘胜来了灵感。 实际上曹襄要发展的话,就会在平河上修建码头,既然如此,自己中山国干嘛还要走黄河? 刘胜只需要联络一下赵王刘彭祖,在滏阳河和洺河在邯郸交汇的地方修一条路,就能完成转运。 虽然刘彭祖这个人对下面的人比较差,而且疑心病重,但刘胜毕竟是他兄弟,有钱一起赚他不愿意? 如果刘彭祖不愿意,那刘胜大不了就往滏阳河上游走一点,在那边修一条路,虽然要多修一点,但多花个半年也就回本了。 到时候还不用给赵王过路费。 当然,如果刘彭祖愿意,那就更好,因为到时候整个晋赵之地,就等于完全连通了,其实只需要三条路而已,到时候,本来一文不值的那些东西,全都可以搬来长安。 而他们这次联合,刘彻知道,刘彻一点意见都没有。 刘彻能有什么意见?本来这几个地方的粮食,就是屯着往北运,打仗的时候用的。 如果战争使用的粮食变少了,这些粮食运来长安发展,岂不是更好。 刘彻又有什么好反对的? 而且,他们越修路刘彻越开心。 因为能运粮食的路,反过来也能运兵! 以前驰道没有往这个方向通,有时候发生什么事情了,处理起来还有点费劲。 以后水道通了,那赵国中山国甚至更远的地方再也不存在造反问题了,一旦造反,这么好的路,怎么运送辎重都行,大军朝发夕至。 所以,路越好,对刘彻的统治越有好处。 自从水泥出来之后,靠水系的诸侯、王,不少已经看到了发财路,看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 张欧虽然懂利益联盟,但却不懂,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以前跟你是一条联盟的人,现在不一定是一条联盟了,时代变了。 新的时代,能知道交通的重要性的人,才能走上第一梯队。 这个第一梯队,必将代替原来的公卿王侯之家。 …… 一直到朝会结束,霍海都没有站出来说什么,让张欧大失所望。 张欧不明白,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为什么霍海不急。 难不成他觉得自己可以顶住这么多公卿王侯的压力? 走出朝堂,张欧看到孔延年把孔安国逼到了远处。 这个大侄子对着自己的二叔咄咄逼人,厉声训斥着什么。 虽然听不清也看不清,但张欧感觉有些不妙。 小黑子司马迁从旁边走过,一边感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 张欧突然明白了些什么。 霍海走出来之前,被曹襄给堵住了,曹襄:“霍老弟,你们霍氏又开始卖瓷器了,居然不提前通知我一声。” 霍海小声:“提前让大家知道了瓷器的好处还能大规模制造,岂不是又跟盐铁一样被拿到朝会上讨论?” 曹襄哈哈大笑:“我管家可是花重金定制了豪华版,说是只比给陛下用的至尊版差一点点,先给我家发货。” 霍海点头:“必须先给你发啊!” 刘彻定了几十套至尊版,准备给公卿王侯一家赐一套的,这家伙自己去买了豪华版,肯定要给他先发货啊,要是发晚了,他退单了。 瓷器是霍海给百姓准备的礼物,从一开始就准备全面推开,而不是一点一点拿出来卖高价。 原因是瓷器对比陶器更容易清洗,更容易保持卫生,能避免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 霍海可不想刚刚发财,结果感染上什么这个时代治不好的病。 曹襄:“对了老弟,我准备找你一起去打猎的,都跟陛下说好了借用他的上林苑了,结果陛下叫我别烦你,说你有事儿要做?” 开春后的确就可以打猎了。 霍海:“哦,我要写书。” 曹襄缩头:“书?别跟我说书的事儿,我最近在耍钱。” 霍海:“逗闷子的书。” 曹襄重新绽放出笑容:“啊?是吗?写好了一定通知我!我先看!” 霍海:“你放心吧,到时候大规模发售。” 曹襄摊手,大规模发售?能有多大规模?还能有多大规模?你霍海虽然有钱,但总不能请一万个人来抄书吧。 ———— 这章写写改改,我怕有的东西写出来不好,怕有的东西可能不过审。写的很磕巴。 (本章完) 第(3/3)页